基层党建青年是时代发展的鲜活力量,乡土是国家根基的深厚所在。将青春智慧融入广袤田野,不仅是乡村振兴的迫切呼唤,也是青年实现个人价值、升华家国情怀的必然途径。这需要我们以崭新的视角、前沿的知识,精准对接乡土社会的内在需求,让创新的种子在田间地头找到适宜的土壤,茁壮成长。
一、俯身倾听,把握乡土需求的真实脉搏。乡土有其独特的运行逻辑与深层需求。青年若仅凭一腔热情或书本理论,难免水土不服。必须真正沉下去,走进村落,与乡亲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难题、对美好生活的真切向往。是特色农产品销路不畅?是留守老人儿童需要关爱?是传统技艺面临失传?还是乡村环境有待提升?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同身受的交流,才能捕捉到这些“真问题”,确保青春力量的投入能够精准滴灌到需求痛点之上。
二、转化新知,搭建智慧赋能的有效桥梁。当代青年成长于信息时代,掌握着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新”要素与乡土实际相结合实现有效转化。例如,将电子商务知识用于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将生态环保理念用于指导绿色种植、乡村旅游开发;将新媒体技能用于记录乡村变迁、传播乡土文化;将规划设计知识用于参与村庄美化、民居改造。要善于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方案,用乡亲们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实效,展示新知识的价值,使其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三、融入创新,激发乡土内生的持久活力。青年的优势不仅在于知识,更在于其活跃的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理解乡土、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应积极引入新视角,探索发展新路径。这可以是探索“互联网+合作社”的新模式,可以是挖掘乡土文化IP进行创意开发,也可以是引入智慧农业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创新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对传统要素的重新组合与提升,目的是激活乡土社会蕴藏的内生动力,帮助乡村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身的独特定位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让青春智慧在乡土中生根发芽,是一项双向奔赴的工程。它既要求青年怀抱理想、脚踏实地,在服务乡村中历练成长;也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环境,搭建广阔平台,鼓励和支持青年返乡入乡创业兴业。当每一份青春的创造力都与乡土深厚的生命力紧密相连,我们必将看到,希望的田野上不仅生长出五谷丰登,更绽放出璀璨夺目的青春之花。(剑河县南加镇人民政府:朱芷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