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中强调要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建设和美乡村,让农民过上宜居宜业生活,既事关亿万农民的民生福祉,又能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党员干部,要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加强人居环境改善、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农民群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
改善人居环境 乡村幸福加码
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广大农民最切实的感受。在乡村环境卫生方面,要坚持厕所革命、关注垃圾治理问题,遵从乡村规律,汲取城市管理的优秀经验,利用现代科技赋能乡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大清扫、大整治行动,落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在乡村日常生活方面。党员干部要设身处地的为乡村群众考虑,探索农村便捷生活方式,立足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的便利度,并且要重点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乡村道路建设、自来水工程等普惠性、基础性设施建设,加快打造人居环境宜居的良好村庄形态。
增加就业机会 村民致富劲足
现如今的乡村,出现了一种“空村”现象,乡村中的大量劳动力人口因为在当地缺少就业机会而选择外出务工,导致部分乡村发展失去了活力,乡村发展滞后,而宜业是实现农村和村民富裕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在农村创造更多让农民就地就近的就业机会。首先,要推动更多人才扎根农村,用好党中央关于人才回流的政策措施,根据村实际,探索推出大学生、青壮年返乡建设的优惠政策,从根源上解决发展力不足的问题。其次,要扩宽乡村发展空间,坚持以“党建+产业”为抓手,依托乡村本土资源,探索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优良企业入驻乡村,解决部分农村村民就地就业问题。最后,要加强农村村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县域就业容量,促进县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解决农村村民就近就业问题。
和美画卷铺展 文明乡风劲吹
和美乡村强调乡村外改与内修并重,以“和”的理念贯穿始终,要求乡村不仅要环境美,还需乡风美,文明、和谐的乡风不仅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还能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良好的乡村风气传承下去。一方面,党员干部要重点加强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行动,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治理婚丧陋习,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另一方面,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完善“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体系,促进乡村治理水平与效能的提升。(剑河县自然资源局:邬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