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年轻干部是基层干事创业的生力军,加强基层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既要让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又要助其在磨砺中“守初心”,更要为其成长“铺道路”,让年轻干部在基层舞台上施展拳脚、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青春动能。
“经风雨”,为人才“壮筋骨”。“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基层是矛盾最集中、实践最丰富的“练兵场”,更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大熔炉”。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舒适圈里育不出栋梁之才。当前,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工作任务艰巨,正是年轻干部成长路上的“试金石”。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年轻干部放到乡村振兴一线、信访维稳前沿、项目攻坚战场等“吃劲岗位”锻炼,为人才提供成长的“沃土”,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要为人才注入学习“强心剂”,结合具体岗位加强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双线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导师帮带”模式,推动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弥补“本领恐慌”,在服务群众中锤炼过硬作风,成长为“敢担当、善作为”的行家里手。
“守初心”,为人才“铸灵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理想信念是年轻干部安身立命的“根与魂”。基层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容易因“水土不服”产生迷茫,要让年轻干部在基层安心工作、扎根基层,就要帮助其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引导年轻干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国之大者”刻在心里。同时,通过廉政党课、案例警示等方式,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时刻牢记“畏法度者最快乐”,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基层沃土中扎深信仰之根。
“能成材”,为人才“铺道路”。“治国经邦,人才为急。”要让年轻干部在基层“冒尖出彩”,必须打破“论资排辈”的桎梏,搭建“能上能下”的成长平台。需建立更为精准立体的基层干部考评坐标系,既看“显绩”也重“潜功”,既察“当下作为”也观“长远担当”。将乡村振兴的“攻坚成效”、民生福祉的“改善幅度”、治理效能的“提升维度”作为硬核标尺,让勇挑重担、善解难题、实绩卓著的干部真正脱颖而出,获得应有的晋升通道与发展空间。要以系统思维激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通过优化薪酬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健全奖励制度等方式,筑牢“安心安身安业”的物质根基,搭建赋能成长的“淬炼平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性循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层年轻干部的成长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让更多年轻干部在基层经风雨、守初心、成栋梁,我们必将以“青春之力”扛起“时代之责”,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人民政府:王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