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一部电影中蕴藏的“三个需要”——观《南京照相馆》有感
时间 :   2025-08-22 17:5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因浩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电影《南京照相馆》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聚焦于一家名为“吉祥照相馆”的避难所,馆内的老百姓起初只想在大屠杀中保命而选择帮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却意外揭开了日军“亲善照”的骗局与暴行的真相。影片巧妙地将照相馆作为叙事核心,年轻邮差阿昌为日军摄影记者洗印照片的过程,成为窥见人间地狱的窗口。这部电影不仅还原了战争年代的一些真实场景,而且更引发了人们对于战争的深沉思考。


正义需要守护。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反法西斯是全人类对于和平的共同期待,和平的成果需要我们共同守护。重温这段历史,深切地感受“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无论客观军事实力差距有多大,只要站在正义的一边,一定会激发最大的潜力,迸发出最强大的力量,而且正义一方定会集结更强大的力量,战胜那些无良的侵略者们。片中日军记者伊藤狂妄自大的形象,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扭曲价值观的缩影,他口中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最终在诱杀“朋友”的残忍中现出原形。侵略者们不仅发动残忍的战争,还试图用影像粉饰暴行,而正是一些“普通”的中国平民,他们以生命为代价保存下了这些罪证,让侵略者们的罪行公之于众。


历史需要铭记。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影片中冲洗照片的“血色暗房”象征着历史的沉痛章节,而电影本身则是中国对待历史态度的一次“显影”。这种“向死而生”的表达,让观众们了解到在侵略者试图抹杀的记忆里,永远有中国人用生命保护的历史、守护的真相。《南京照相馆》的意义不仅在于还原历史,更在于提醒我们,每个时代都有守护真相的责任。当影片中老金说“这些照片是给未来看的”时,他道出了记忆传承的本质——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记住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给后人扎紧篱笆”,这是对待这段屈辱且惨痛历史应有的态度。和平年代下,中国的发展是多维度的,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实现国家的全面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要做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共同建设好地球大家园。


情怀需要宣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苦难的宝贵经验”,这样的话语在一次次的历史事件中得到印证,中华民族能够长久屹立于世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强大的精神内核。当阿昌说出“中国人和喜欢侵略的人不可能做朋友”时,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与精神气节已跃然银幕。正是这样百折不挠顽强勇敢的精神让我们顺利通过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攻关等一场场考验。这不仅是我们的宝贵历史遗产,更是面向未来的精神动力,需要我们继承好、发扬好。通过一部好电影这样的载体可以把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宣扬到每一个人心中,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影片结束,灯光亮起,人们从影院中走出,看到的是新中国一篇繁荣昌盛的景象,与影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正是这种反差让我们每个人更加珍惜当前的安宁祥和,更加奋力启航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济南市历城区财政局:李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