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是家事也是国事,攸关百姓切身福祉……从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到持续增加改善妇幼保健、儿童医疗、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再到推动生育津贴育儿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照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不懈追求。(10月11日《人民日报》)
“一老一小”,分别代表着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他们是社会中最需要关怀与呵护的群体。呵护好“一老一小”,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的使命,因为他们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关乎着社会的和谐与未来。
呵护“一老一小”,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古有黄香温席,小小年纪便懂得为父亲温暖被褥;今有无数志愿者走进养老院,为老人送去关怀与温暖。对于孩子,孟母三迁,只为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如今,家长们为孩子的教育殚精竭虑。这些古今事例无不彰显着尊老爱幼的美德。
当我们用心呵护“一老一小”,就是在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美德,让良好的道德风尚在社会中代代相传,为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老”是社会经验和智慧的宝库,“一小”则是社会未来的希望。老年人一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智慧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晚年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给予老年人良好的生活保障和精神关怀,让他们安享晚年,不仅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还能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而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充足的发展机会,就是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持续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当前在呵护“一老一小”方面,我们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养老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养老设施不足、专业护理人员短缺、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使得许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育儿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儿童医疗保障不完善、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给家长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在养老和育儿方面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例如,增加养老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健康权。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形成关爱“一老一小”的良好氛围。企业可以通过捐赠、投资等方式,为养老和育儿事业提供支持;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帮助。
家庭是呵护“一老一小”的第一阵地,家庭成员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给予老人和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
“一老一小”的幸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呵护好“一老一小”,就是在为社会稳定筑牢基石。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与责任为“一老一小”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让社会在他们的欢声笑语中更加和谐、稳定地发展。(贵州省剑河县卫生健康局:潘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