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七个机制”助推党员干部正确认识高校改革 方向和发展趋势
时间 :   2025-10-10 19:2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潘小江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高校是以培养高端人才为基本职能,这是高考制度的初衷,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本制度,高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这是一个问题。当前,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正在高度融入和引领世界经济的背景下,在制造业领域向高端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市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层次要求越来越高,人才走向市场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必然要有效对接衔接。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不但要深入认识高校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有着密切联系,还要立足我国实际,放眼世界,加大力度推动高校改革,才能逐步提升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更好服务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端科技可持续发展。


一、以党的领导为根本遵循原则,建立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和创新创业式教育模式的顶层设计机制。高校教育方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本原则,以党和国家建设需要什么人才高校就培训什么人才为指导方针,以创新创业方式设置专业类型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和重要部署,引领创新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高校就围绕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大数据、生命科学、量子技术、6G信息等领域培训科技创新型人才。


二、以社会需求作为培养人才教育机制。结合不同高校的专业布局、学科特点、科研优势、师资力量、生源特点等存在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意向分层、分流、分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潜力、强动机的人才提供个性化培养通道,打造就业导向式教育典型。


三、建设一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制度机制。


四、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高校创业就业政策方针机制。高校结合实际,设立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为创业教学、创业实践、风险投资、企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提供资金支持。特别要注重在教育实训方面的投入,建设实体化教学基地,为学生学以致用提供环境与设备支持。我们要打破传统创业教育形式的限制,大力深化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五、积极制定和完善高校大学生供需对接就业活动机制和校社对接机制。各地高校与各企业每年定期在高校毕业生即将毕业之际,例如,某高校每年5月-6月召开高校毕业对接就业活动,有效解决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六、积极制定完善高校学生定向培养制度机制。又如,某某企业与某高校联合办学之类,但要明确高校毕业生需在某某企业服务年限、工资待遇等内容。


七、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中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纵横衔接机制。将直接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学校通过并、转、升等方式与高校对接,实行“高职与普通高校”教育一体化办学模式,探索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互认学历并用机制,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从江县委宣传部:潘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