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精研实干砺本领,争做“四会”型干部
时间 :   2025-10-09 20:1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岳丽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考卷对干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会学、会思、会干、会总结”的“四会”标准,既是干部成长的“金钥匙”,也是干事创业的“硬支撑”。唯有以精研为基、以实干为要,方能在实践中淬炼真本领,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四会”型干部。


“会学”是立身之本,需在精研中筑牢知识根基。干部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持续学习中“迭代升级”。当下,新政策、新技术、新矛盾层出不穷,若满足于吃老本,必然陷入“本领恐慌”。新时代的干部当把学习当作必修课,既要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把握政策背后的逻辑与方向,避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要学懂弄通专业领域知识,比如乡村振兴干部需钻研现代农业技术,基层治理干部要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浙江“千万工程”推进中,许多干部正是通过学习生态治理、产业运营等知识,才蹚出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路径。这种学习不是浅尝辄止的“浏览式”阅读,而是带着问题学、结合实践学,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箱”,让“会学”成为能力提升的“源头活水”。


“会思”是破题之钥,需在深思中找准行动方向。“学而不思则罔”,实干若缺乏思考,易沦为“蛮干”“瞎干”。面对复杂问题,干部不能满足于“照葫芦画瓢”,更要多问“为什么”“怎么办”。比如在化解社区矛盾时,不能只停留在“调解一次纠纷”,而要思考矛盾背后的共性问题——是物业服务缺位,还是居民参与机制不足?唯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从“解决一个问题”升级为“完善一套机制”。某街道干部在处理多次邻里噪音纠纷后,没有简单批评教育,而是调研后推出“邻里议事会+隔音改造补贴”方案,既化解了矛盾,又形成了长效机制。这种“会思”,是对工作的深度复盘,是把经验转化为智慧的过程,让实干更有方向、更有成效。


“会干”是担当之要,需在实干中锤炼过硬作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四会”的落脚点终究是“会干”。干部的价值,要在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践中体现。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不能“等靠要”,而要主动“上前线”。防汛救灾中,无数干部冒雨巡查河堤、转移受灾群众,连夜搭建临时安置点;项目建设中,有的干部扎根工地,协调解决审批、用工难题,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见效。这种“会干”,不是轰轰烈烈的“花架子”,而是脚踏实地的“钉钉子”——面对群众诉求,不推诿、不敷衍;面对困难挑战,不退缩、不畏惧。唯有以“干在实处”的作风,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项任务落实,才能在实干中赢得群众信任,在攻坚中练就“铁肩膀”。


“会总结”是提升之径,需在复盘中标定进步坐标。工作完成不是“终点”,总结反思才是“新起点”。许多干部常有“忙忙碌碌却没进步”的困惑,根源就在于忽视了总结。“会总结”不是简单罗列“做了什么”,而是梳理“做得怎么样”“有什么经验”“下次如何改进”。比如某县在推进乡村旅游后,通过总结发现“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随后调整思路,结合各村特色打造“非遗体验村”“生态采摘村”,让产业焕发新活力。这种总结,是对实践的理性升华,是把“个案经验”转化为“通用方法”的过程。干部唯有养成“每日反思、每月总结”的习惯,才能在一次次复盘中标定不足、补齐短板,让能力在螺旋式上升中不断提升。


“四会”是有机整体,“会学”是基础、“会思”是关键、“会干”是核心、“会总结”是提升。新时代的干部,当以精研之心对待学习与思考,以实干之力践行担当与责任,在“学、思、干、总结”的循环中不断淬炼本领,真正成长为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 “四会”型干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多“干部力量”。(庆云县渤海路街道: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