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干部在工作落实中深陷“贴标签”误区,把“开了会就算部署”“填了表就算完成”“挂了牌就算履职”当作工作闭环,看似痕迹齐全、场面热闹,实则是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这种只重“面子”不重“里子”的做法,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钉钉子精神”背道而驰,必须坚决纠治。
“标签”贴得再好终是虚功,不过是对工作的敷衍塞责。一些村委会墙上挂着几十块牌子的“标签”,村干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困在“贴标签”上,忙到没时间走访村民、解决诉求。这种“有牌无服务、上墙不上心”的做虚功乱象只求“痕迹好看”不问“实绩实效”,只会空耗基层精力,降低群众满意度。
工作好坏从来不是靠“标签”定义,而是看是否如“钉钉子”搬解决问题、落实政策。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夏雨带着团队开展“地毯式”调研,历时4个月走遍雄安的33个乡镇637个村庄,从村容村貌到环境地理,从历史沿革到乡土人文,汇集成30余册文字资料,用“钉钉子”精神为规划编制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才是党员干部该有的工作态度。
破除“贴标签”虚功,弘扬“钉钉子”实干,需从思想与制度两端同时发力。思想上要让“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的理念真正扎根,引导干部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认清“地平线以下的政绩”更可贵。制度上要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让“钉钉子”的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干事创业。
“贴标签”终是空,“钉钉子”方为实。干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新时代的每一项成就都是“一锤接着一锤敲”干出来的,“贴标签”搭建起的不过是空中楼阁。作为党员干部,当以夏雨、王晖等先进为榜样,摒弃虚浮标签,永葆实干初心,用“钉钉子”的韧劲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过硬实绩。(泸县财政局:杨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