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1990年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就特别撰文提醒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要注意四忌,一忌急于求成、二忌自以为是、三忌朝令夕改、四忌眼高手低。年轻干部要做好“四记”,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在新起点新征程上走得更加稳健长远,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忌“急于求成”的捷径思维,记“稳扎稳打”夯实成长根基。成长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无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印、有力有序打好基础,才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住压力、扛得了重任,让成长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初入职场的年轻干部,面对涉及面广、复杂性高的工作难题与挑战,总想掌握“一击即中”的方法,却又往往事与愿违,心中难免忐忑、焦躁不安。要沉下心、定下神、动下脑,肯下“慢功夫”学习经验和方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深学细悟中汲取思想伟力,把稳思想之舵。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续发力,以严实深细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从细小之处入手,把小事做实、把实事做好,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忌“自以为是”的封闭认知,记“虚怀若谷”涵养过硬品格。年轻干部初入职场,往往存在“唯书不唯实”的问题,容易误入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思想陷阱,置身于无知无畏的危险境地,最终导致工作被动、事倍功半。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年轻干部切不可妄自尊大,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怀揣甘当“小学生”的谦虚心态,找准自己定位、主动扑下身子,向群众取经问道,向前辈、同事问计,虚心学习优点、善于汲取经验,将校园里学到的知识与工作中汲取的养分融汇在一起,夯实知识框架、扩大视野格局。要涵养闻过则喜的胸襟,认真听取批评和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查摆自身存在的不足,善于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周遭学,补齐自己“短板”,努力成长为堪当历史重任的优秀干部。
忌“朝令夕改”的盲目发力,记“谋定后动”提升工作效能。年轻干部如果经验不足、阅历尚浅,在承担工作、处理问题过程中,会容易受到外部言论裹挟,作出“朝令夕改”式频繁指示调度。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式四处盲目发力,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无效损耗,甚至会消解群众信任、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影响工作质效。要扭转这一局面,关键在于践行“谋定后动”。年轻干部要钻研政策业务,逐字吃透文件精神、精准把牢原则底线,明晰工作的目标方向与边界要求。要树立重研究思考的意识,养成遇事先谋、谋定后动的工作习惯,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面研究任务,找准关键点和突破点,做决策时不拍脑袋、不盲目跟风,以精准发力实现工作效能提升,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忌“眼高手低”的空想倾向,记“知行合一”锤炼过硬本领。年轻干部刚参加工作时,常常一心执着于“干大事”,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总觉得日常小事“不值得做”,部分干部自视甚高,对他人工作轻慢否定,可轮到自己上手时却“拎不起、做不好”。年轻干部存在这种空想倾向,将无法解决具体事务,还会因此错失成长良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要锚定“从小处着手”的实践方向,不轻视琐碎事务,从干好每一件小事做起,以文件起草为抓手锤炼文字功底,以群众接待为载体提升沟通能力,以矛盾化解为契机增强协调本领,在“积跬步至千里”中提升工作水平。要注重学用结合,把学习理论知识同推动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攻坚克难,走进田间地头为人民办实事、练身手,在实践中经风雨、壮筋骨,持续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夯实立身之本。(山东省荣成市委组织部:焦慧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