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变“抓成绩”为“抓成色”
时间 :   2025-09-29 19:4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秀川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抓成绩”常表现为对短期显性任务的攻坚,比如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进度、填报精准到小数点的报表、在临时检查前突击完成某一指标等,这些“即时性成果”往往成为工作汇报的重点。而“抓成色”则指向工作的实际效能,比如村民对医保报销流程的便利度感受、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持续收益、田间地头水利设施的耐用性等,关注的是政策落地“最后一米”是否扎实、群众是否真正从工作中受益,是从“完成任务”向“解决问题”的本质回归。


“重成绩轻成色”的现象,背后有现实的困境与认知的偏差。一方面,上级“指挥棒”作用明显,工作优劣多以量化数据为准绳,一些干部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刷数据”上,甚至出现“村干部代村民扫码”“报表美化”等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基层事务繁杂,“救火式”工作频发,解决突发问题容易出成绩,而像培育乡村调解员队伍、完善村规民约细则等需要长期投入的“基础工作”,因难见即时成效,常被排在优先级之外。此外,部分干部认为“成绩”是“成色”的前提,先把数字做上去再说品质,结果导致“路修好了却常年积水”“办公楼建得漂亮却少有人去办事”等“半截子工程”。


推动工作“抓成色”,关键在“实”字上下功夫。一是把群众感受作为“成色标尺”,走访不搞“路线式”调研,多坐村民门槛听真话;工作检查不看“台账厚度”,而查“民生温度”。二是给“慢工出细活”留足空间,比如对特色种养殖、乡村文化培育等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不急于求成要数据,而是跟踪帮扶,比如帮村民联系农技专家,解决销路难题,让产业真正“长起来”。三是在细节处打磨成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只看“清理了多少垃圾”,更要建好用好垃圾分类点,让村民养成习惯;落实惠民政策,不只“发下去”,更要教村民“用起来”,比如耐心讲解医保报销的线上流程,让便利真正落地。


基层工作连着千家万户,“成绩”是一时的数字,“成色”才是长久的口碑。唯有沉下心来做实事,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村民检验、经得起时间考验,才能筑牢基层治理的坚固根基。(中共山东省安丘市委组织部:张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