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以制度利器,斩形式主义之蔓, 解基层重负之困
时间 :   2025-08-28 18:0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苏杭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承担着极为繁杂且重要的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如附骨之疽,深深扎根于基层工作的各个环节,成为基层干部难以承受之重,严重阻碍基层发展,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整治形式主义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一以贯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 ,为整治工作指明方向。2024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彰显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的坚定决心,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一、形式主义之殇,基层不堪重负

形式主义在基层的表现五花八门,文山会海首当其冲。文件层层转发,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基层干部耗费大量时间阅读、传达,却难以从中获取实际指导。会议频繁召开,短则半天,长则数日,不少会议内容重复,且多为走过场,真正解决问题的寥寥无几。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一天要参加多个会议的情况,基层干部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实际工作。

督查检查考核泛滥成灾,也是基层面临的一大难题。各种名目的督查检查考核层出不穷,一年到头,基层干部不是在迎接检查,就是在准备检查材料。考核指标不科学,过于注重形式和痕迹,导致基层干部不得不将大量精力用于做表面文章、制造材料政绩,而忽视工作实际成效。例如,为了应对环保督察,一些基层干部花费大量时间整理档案资料,却对环境污染的实际治理投入不足。

此外,“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也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各类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工作群泛滥,通知、打卡、汇报不断,信息轰炸之下,基层干部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工作时间被碎片化,生活也受到严重干扰。有的地方要求基层干部每天在多个App上打卡签到,甚至将点赞量、网络投票数等作为考评依据,完全背离工作初衷。

形式主义的危害不言而喻,它严重消耗基层干部的精力,降低工作效率,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无法真正惠及群众。同时,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让群众对政府工作产生不满和质疑。

二、制度利刃出鞘,精准施策破难题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涵盖7个方面21条具体规定,从文件会议精简、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借调干部管理、政务应用程序清理等多个维度,对形式主义进行全面围剿,每一条规定都直击痛点,精准发力。

在精简文件会议方面,规定明确要求严控文件数量,实行年度发文数量只减不增;提升文件质量,要求文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般不超过5000字。会议方面,严控会议数量,控制规模规格,提升质量效率,工作会议能合并精简的绝不拖沓,主要负责同志讲话不超过1小时。这些规定从源头上减少文件会议的数量,提高质量,让基层干部从烦琐的文件会议中解脱出来。

督查检查考核的规范也十分关键。规定严格计划和备案管理,改进方式方法,不再将开会发文、拍照留痕等作为评判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不搞月度、季度排名,严控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总量,避免基层干部陷入“迎检”怪圈,让他们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针对借调干部乱象,规定提出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从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严控向市及以上单位借调干部,防止基层工作力量被削弱,保障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上,清理整合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严格建设管理,防止功能异化,不得设置打卡签到、积分排名等强制性功能,不得将点赞量、网络投票数等作为考评依据,让基层干部摆脱“指尖”束缚。

规范明晰基层权责同样重要。通过建立健全职责清单,完善清单外事项准入制度,规范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依法依规确定基层信访工作职责,让基层干部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避免权责不清导致的推诿扯皮和额外负担。

在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方面,精简种类数量,注重创建示范实效,明确在基层不搞达标活动,杜绝形式主义的创建活动给基层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三、制度落地生根,久久为功见实效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为确保《若干规定》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取得实效,还需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至关重要。加强对规定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严肃问责,形成有力震慑。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群众举报形式主义问题,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

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若干规定》的内容和意义,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整治形式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加强正面典型宣传,推广各地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契机,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基层干部真正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轻装上阵,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工作中,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让基层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惠水县纪委县监委: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