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纳入新时代新征程治国理政的重要部署,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从实践探索向理论体系构建的深度升华。各地需搭建好人才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通过广纳贤才、赋能成长、激励担当,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用人才优势筑牢强国之基,让新时代“人才之花”在祖国大地绚丽绽放!
引才平台的核心是“开放”,需打破隐性壁垒,让人才无障碍进入适配赛道,这要求从理念到机制全方位革新,营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环境。各地要摒弃“地域藩篱”和“身份枷锁”,树立“柔性引才、弹性用才”思维,不唯“归属权”,更重“使用权”和“贡献度”,允许人才以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多元形式参与发展,让流动更自由、合作更灵活。渠道建设上,打造多元引才网络,既靠政策吸引人才汇聚,也搭平台促人才与需求方精准对接;既为高端人才设专项通道,也为青年骨干开辟成长路径,线上线下结合打破信息壁垒,促成人才与用人单位“双向奔赴”。
育才平台的关键是“发展”,要为人才提供成长养分,助其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实现从“潜力股”到“生力军”的蜕变。各地要构建“理论+实践”培养体系,聚焦产业需求与人才短板,开设针对性课程更新知识、传授前沿理念;通过“学用结合”避免“纸上谈兵”,成为“知行合一”的实干型人才。建立“传帮带”机制,发挥行业骨干、专家的引领作用,以结对指导、项目共研传递经验技术,助青年人才少走弯路、快速成长。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允许非原则性失误,不以此否定人才,而是帮其总结改进,让人才放下顾虑大胆尝试,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用才平台的基础是“激励”,要实现人岗相适、才尽其用,用好用活人才是平台建设的落脚点,各地要科学配置、有效激励,让人才在适配岗位发挥最大效能。精准匹配人才与岗位,依据人才专长、能力、诉求及岗位要求科学匹配,避免“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为不同类型人才规划差异化路径,让管理型人才有施展空间、专业型人才有深耕舞台、创新型人才有突破机会,确保人才找到“施展拳脚”的最佳位置。健全贡献导向的激励机制,将薪酬、荣誉与业绩贡献挂钩,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制度;保障人才合理物质需求,注重精神激励,同时赋予项目实施、资源调配的自主权,让其按思路大胆干事,让人才始终有挑战、有成长,形成“能上能下、动态调整”的良性循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唯有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政策效能、制度优势、文化共识,才能让各类人才在时代的舞台上找准定位、迸发活力,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战略构想变为生动现实。(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委组织部:李宝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