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山东省委组织部建部100周年,也是我毕业后考入汶上县委组织部的第2年。上班前就曾在网上、在朋友家人口中听闻组织部门的“门”“风”“文”“灯”。真正体验后,感受最深的还是组织部的“风”,是那忠诚之风、严谨之风、奉献之风、清正之风,是那百年传承、赓续延绵的过硬作风。
组织部的“风”,首当其冲是坚定纯粹的政治忠诚之风。山东省委组织部成立伊始,在革命烽火中,组工干部就怀揣无限忠诚为党输送大批优秀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一切力量支援前线”。山东分局组织部坚决贯彻中央决议,一年内分九批抽调超全省三分之一干部南下,有力支援解放战争和新解放区建设。1949年初,汶上县委组织部积极响应号召,克服困难,迅速动员70余名干部南下,为建设新区贡献了汶上力量、诠释了忠诚担当。如今,这份忠诚担当的精神依然在县委组织部的日常工作中熠熠生辉。部里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无论是干部选拔、教育培训,还是基层党建、人才引进,都能时刻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做到为党尽责、为民服务。
组织部的“风”,亦是公正无私的公道正派之风。公道正派,堪称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在阅读《组工干部的一面旗帜——王衍宝回忆录》序言时,那位面对至亲恳切请托却缓缓摊开政策文件的组工干部形象,如一道永不褪色的烙印刻在我心中。王衍宝同志那一次摊开文件的动作,正是一次无声的宣告——原则界限清晰如山,任何个人情面不能逾越。这“铁面”背后,实则是一颗最讲公道、最守正派的心。组织部负责的干部考察工作,需要组工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与干部群众广泛交流,全面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表现,为组织选准用好干部提供详实依据。在考察调研、发展党员等各项工作中,组工前辈们同样严格依规依程序推进,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唯有在考验中挺直脊梁,在细微处坚守初心,才能永葆组织部门“家”的温暖本色,用公道正派托举强国复兴梦想。
组织部的“风”,还是精益求精的严谨细致之风。组织工作政策法规性强、敏感度高,关乎党的事业发展全局,容不得丝毫马虎与懈怠。在日常工作中,从一份文件的起草、审核,到一项政策的制定、实施,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组工干部都以“安专迷”的精神,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记得有一次参与重要会议材料准备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在材料审核阶段,一位老同志,仍逐字逐句对材料进行校对,大到政策引用是否精准,小到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恰当,都一一仔细核查,及时纠正了几处容易被忽视的错误,确保了会议材料的高质量呈现。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早已融入组工干部的血液之中,成为工作习惯和职业本能。正是凭借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才打造出一份份经得起检验的工作成果,树立了组织部严谨高效的良好形象。
组织部的“风”,更是默默耕耘的奉献务实之风。在组织部,不见轰轰烈烈的口号,却处处是实实在在的坚守。“把工作交给她,就两个字:省心。”这是领导同事们对S科长的共同评价。在我心中,她就是那种“能豁得出去”的干部,是典型的“女汉子”。听说她怀孕近9个月的时候,因放心不下工作,仍坚持和同志们加班到深夜,共同筹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S科长的故事并非孤例,它折射出的是整个组织系统甘于付出、不计得失的共同品格。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俯身实干的背影。无数像她一样的组工干部们深知,组织工作责任重大,每一份努力、每一滴汗水,都是为了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种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也时刻激励着我们新生代组工干部传承优良作风、昂首阔步向前。
时光会老,岗位会变,但那些浸润初心的组工风会在新老交替的“接力”中延续,向着党的事业远方,吹出生生不息的组工史诗。(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干部政德教育中心: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