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和显著优势。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区域发展呈现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态势,人才工作必须结合实际、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以“谋而后动”的智慧使“第一资源”切实转化为驱动区域跃升的“第一动力”。
谋“产业布局”精准落子,靶向引进本土适配的人才队伍。人才并非装点门面的“锦上花”,不能陷入唯数量论、唯头衔论的误区,盲目追求“拉郎配”式的凑数引才或“一窝蜂”式的同质化竞争。要立足区域产业优势和未来规划进行“按图索骥”。通过开展“起底式”大调研,全面摸排梳理区域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人才供给情况,精细化绘制“人才需求图谱”,确保引进的人才队伍与区域发展的主攻方向、产业升级的核心痛点高度契合,有效避免“招非所用”、“用非所长”的资源错配。人才蓝图绘得好,更要落得实。要构建多元化引才格局,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柔性引才等灵活机制,充分利用“揭榜挂帅”、“以赛选才”、“以才引才”等形式高效链接智力资源,让人才“来之即战”、“战之能胜”。
谋“人才需求”量体裁衣,差异打造近悦远来的发展生态。莫道天涯无倦鸟,此心安处是吾乡。要想破除人才“引而难留”、“水土不服”的困境,关键在于想人才之所想。在政策上,要根据顶尖人才、青年人才、技能大师等不同群体需求,量身定制普惠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政策包,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在服务上,要聚焦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康养等“关键小事”,提供“人才一卡通”、“一对一专属服务”等便捷高效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增强人才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在人才评价上,要坚决破除“四唯”倾向,树立以实绩论英雄“风向标”。要适度向用人主体授权,秉持“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积极探索企业自主评才定才机制,畅通不同赛道人才晋升通道,竞相迸发人才活力。
谋“产才融合”全链赋能,立体搭建互促共进的平台载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造立体化、强互动、高能级的载体平台是发挥人才作用、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方面,要在技术突破上协同发力。要打破体制壁垒,凝聚政、校、企、协多方合力,共建高水平科研和交流平台,形成“产学研用金”深度耦合的创新共同体,让人才在攻关“卡脖子”难题中实现价值。另一方面,要在成果转化上力求实效。要深化“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着力构建“创业支持+孵化升级+产业化加速”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强化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功能,常态化技术路演、供需对接、金融资本等对接活动,“一站式”提供成果推介、投融资等专业服务,打通人才创新成果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有效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供需矛盾。(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宋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