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以“青春之我”浇灌“五月的花海”
时间 :   2025-05-09 12:4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敏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李大钊曾言,“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百年回响,五四风雷中觉醒的青春呐喊犹在耳畔,那群以脊梁挺起民族希望的青年,用热血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镌刻成永恒的精神图腾。站在时空交汇的新坐标上,新时代青年应以躬身入局的姿态,接过历史递来的“复兴接力棒”,以“青春之我”的奋斗汗水浇灌理想之花,在民族复兴的广袤原野上,脚踏实地、扎实奋斗,努力培育最绚丽的时代风景。


怀揣“真理火种”,深扎信仰之根,筑牢思想坐标系。浇灌“五月的花海”,首先要让精神根系深扎沃土。1919年的五月,北京的学生们没有豪言壮语,而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掀起了一场改变中国的运动。他们印发传单、组织演讲,甚至有人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书写了“五四精神”最朴素的底色。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从沧桑巨变中把握历史规律,在理论学习中培育“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政治定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成长的“阳光雨露”,在“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里读懂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中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科技自强的突围征程中看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


秉持“躬耕精神”,锻造奋斗之犁,深耕时代责任田。浇灌“五月的花海”,其次要掌握耕耘的技艺。在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广大青年应把“本领恐慌”转化为学习动力,以知识迭代对冲技术浪潮,在点滴积累中沉淀系统性成长动能。要从日常学习入手,建立“日拱一卒”的节奏,聚焦所在领域核心知识,每周设定进阶目标,利用碎片化时间编织立体知识拼图,通过“学—思—用”循环,筑牢知识根基。要主动学习数据分析、智能软件等现代工具,用技术手段优化学习路径,‌以工具思维提升实践效能。要警惕浮光掠影的学习陷阱,对关键技术保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既保持追赶时代的紧迫感,又恪守专注沉淀的恒心,在持续积累中培养“沉得住气、耐得住烦”的定力,让专业素养在时代沃土中扎下坚实根系。


激活“破茧思维”,锻造创新之翼,突破发展天花板。浇灌“五月的花海”,还要有突破“惯性思维”的勇气。量子计算团队有个“三问法则”:能不能打破原有框架?敢不敢尝试未知路径?愿不愿承担失败风险?这种创新自觉,让中国在全球量子通信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广大青年当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勇闯“无人区”,让时代之花绽放于未知大地。要建立“创新素养金字塔”,底层夯实数理思维、工程思维等基础能力,中层培养交叉学科视野,顶层锤炼颠覆性创新意识。要大力培养“导师+项目+团队”的科研梯队,通过“选题—建模—验证”全流程训练,将创意转化为解决方案。要健全完善“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在重大工程中突破能力边界,催生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赓续“赤子情怀”,培育奉献之根,滋养文明常青树。“五月的花海”最终要绽放在人民需要的土壤里。在云南独龙江乡,支教教师桑磊发明“流动书包”,背着教材攀爬悬崖家访;在浙江安吉,“乡村运营师”黄杜村青年将白茶苗种进西部三省四县......这些选择昭示着,青春的价值坐标,始终定位于“把人民放在心上”。青年人当主动走出“信息茧房”,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自觉,跳出舒适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脚步丈量山河,在田间地头读懂中国,在社区街巷感知民生。要以“学徒”身份向群众学习,通过“参与式融入”,既练就“听得懂方言、看得懂账本、扛得起扁担”的硬功夫,也培养“从家长里短中发现真问题”的洞察力。要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利用自己所学所能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专业知识从实验室流向街头巷尾的民生现场,‌将知识编码成实打实的民生解决方案‌。(中共山东省莱西市委组织部: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