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十四五”规划纵深推进、“十五五”蓝图谋定起势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征程锚定航向、擘画方略。作为基层公务员,身处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必须深学笃行座谈会精神,以“枝叶关情”的初心、“功成有我”的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在基层沃土中厚植为民情怀,于时代大潮中砥砺奋进之志。
铸牢政治忠诚,以人民至上锚定奋斗坐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把为民造福作为根本价值追求。”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为基层工作标定了根本遵循。基层公务员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必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血脉、践之于行。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但检验成效的标尺始终如一,要看群众的“急难愁盼”是否得到回应,发展的“红利”是否惠及千家万户。广大年轻干部要“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在政策执行中既讲“精度”更重“温度”,既求“效率”更显“效能”,让每一项惠民举措都能直抵民心。要始终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察民情、听民意,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解民忧、纾民困,真正把座谈会精神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获得感。
聚焦发展大局,以创新思维激活奋进动能。“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基层公务员既要当好政策落地的“施工员”,更要成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开辟发展新局。创新之道,贵在因地制宜、知行合一。基层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必须坚持“顶天”与“立地”相统一,既要对标国家战略谋篇布局,又要立足地方实际精准施策。要善用“解剖麻雀”的方法破解发展难题,以系统思维统筹城乡融合、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要发扬“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推动科技创新与民生需求深度对接,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守底线思维,以忧患意识护航行稳致远。“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基层公务员须时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既要筑牢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治理等“基本盘”,也要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硬实力”。平安之基,成于微末。基层作为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坚持“防”字当先、“治”字托底。要织密民生保障网,以动态监测机制兜牢困难群众生活底线;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矛盾化解、应急管理等全过程,做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淬炼过硬本领,以实干担当书写时代答卷。“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面对“十五五”时期的新任务新挑战,基层公务员必须锤炼“政治三力”,增强“八项本领”,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实干之要,重在知行合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把政策文件中的“白纸黑字”转化为群众生活的“真金白银”;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永葆“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敬畏之心,严守纪律红线,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唯有以“朝受命、夕饮冰”的紧迫感、“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躬身力行,方能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山东省烟台市福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张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