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回信指引青春航向 基层淬炼报国丹心
时间 :   2025-05-08 10:5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新疆阿图什市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志愿者服务队的回信中,勉励广大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这一谆谆教诲如黄钟大吕,激荡着亿万青年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赤子之心。身处“最后一公里”的广大青年干部,更当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灯塔,在基层熔炉中淬炼忠诚信仰,在实践战场上磨砺硬核本领,在为民服务中擦亮初心底色。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铸魂,做扎根基层的“定盘星”。“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既是政策落实的“神经末梢”,更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的“主战场”上站稳脚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青年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主动投身急难险重任务。从政策落实的“守门人”到防汛抗旱的“排头兵”,从矛盾调解的“和事佬”到产业发展的“引路人”,唯有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扎根基层,方能锻造“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品格。


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扎根,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强调的“厚植家国情怀”,正是要求基层公务员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必须时时怀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腻。田间地头的春种秋收、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鳏寡孤独的衣食冷暖,皆是检验为民初心的“晴雨表”。“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基层干部当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行动准则,走村入户察民情,俯身躬行解民忧。要善用“土办法”破解“老难题”,会说“家常话”架起“连心桥”,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正如焦裕禄同志所言:“蹲下去才能看见蚂蚁”,唯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才能真正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自家人”。


以“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的锐气破局,做改革攻坚的“拓荒牛”。“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练就过硬本领”,为基层公务员指明了能力建设的方向。新时代的基层工作,既要传承“枫桥经验”的治理智慧,也要善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手段;既要守住绿水青山的生态底线,也要蹚出产业振兴的创新路径。“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面对乡村振兴的“硬骨头”、基层治理的“娄山关”,当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破局。从土地流转的机制创新到集体经济的多元发展,从数字赋能的便民服务到文化传承的特色品牌,每一项改革都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古人云“不日新者必日退”,唯有在守正创新中育先机,于攻坚克难中开新局,方能交出无愧时代的答卷。


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恒心笃行,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发扬奋斗精神”的嘱托,是对基层干部“久久为功”的殷切期望。基层事业没有“立竿见影”的速成法,唯有“滴水穿石”的持久功。产业发展需接续培育“一村一品”,生态保护要持续筑牢“绿色屏障”,文明创建更离不开“春风化雨”的浸润。“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基层工作贵在持之以恒,难在锲而不舍。当以“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把“规划图”细化为“施工图”,将“任务书”转化为“成绩单”。从脱贫攻坚的“攻坚战”到乡村振兴的“持久战”,从退耕还林的“阻击战”到民生改善的“阵地战”,唯有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方能积小胜为大胜,化蓝图为现实。(山东省烟台市福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张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