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中密切关注特色产业发展,多次强调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性。“土特产”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市场,做好“土特产”文章是当下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各级各地需坚持党建引领,积极主动当地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做强做精乡村“土特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根本保障。当前,各级各地都在加快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但受制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大多都面临规模小、布局散、效益低等问题,这就需要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激发特色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注重发挥党组织把方向、做决策、促落实的“主心骨”作用,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发展高山种植、林下养殖、海洋生态等特色产业,做实做优平台搭建、产业协同、资源整合、辐射带动等重点工作,真正盘活各类“沉睡资源”。
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备产业链的支撑,只有不断强龙头、优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形成规模集聚效应,让各式各样的“土特产”成为强村富民的“聚宝盆”。做足“延链补链强链”文章,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手段,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结构,形成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发展生态。同时,要以“一盘棋”思维加强产业融合,推动“土特产”与旅游、文化、电商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让特色产业发展更具生机与活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不断深化“以强带弱、联结共富”的致富带富新模式,才能够有效放大特色产业“握指成拳、以点带面”的乘数效应。要提高站位格局,强化抱团合作,把地域相邻、产业相连、资源相容的村(社区)整合起来,串产成链、集片成群,统一规划布局、集中经营管理、共担风险隐患,形成发展多方参与、效益多方共享的联合经营体,既推动“土特产”提质增值,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又切实拉动集体经济协同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底色更实、成色更足。(山东省昌邑市委组织部:肖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