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驭AI浪潮需坚守初心使命
时间 :   2025-05-09 10:5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阮敬业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期,随着AI工具DeepSeek、文心一言的陆续问世,公务领域掀起了一场“智能工具革命”,文本生成、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功能接连引发热议,人工智能已经深度嵌入政务服务“毛细血管”。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党员干部既要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善用新技术处理复杂矛盾,更需做持心守正的“掌舵者”,在技术洪流中筑牢思想堤坝,让AI工具更好赋能基层治理。


“松绑减负”但不能“技术附庸”。身处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中,AI技术恰似精准高效的“数字助手”,能在数据处理、信息检索、流程优化等方面释放巨大潜能。党员干部应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革新,将重复性事务交由算法处理,腾出更多精力投入核心工作。但需谨记,AI运用止于“工具”范畴,应作为提升专业素养的“磨刀石”,而非替代能力成长的“代步车”,更非躺平摆烂的“偷懒利器”,沾泥土、冒热气的情况仍要去基层一线探索寻找,能推广、有实效的做法仍要在一线检验,如此才能实现人机协同的效能跃升。


“创新驱动”但不能“路径依赖”。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习惯于将AI工具当作“代脑”,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持续退化,AI技术不再是拓展思路的“智慧引擎”,而成为固化思维的“数字牢笼”。面对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党员干部既要善用AI洞察事物规律,也要保持独立思考突破思维定式。在用数据模型生成可视图谱时,当思如何将冷冰冰的统计转化为有温度的解决方案;在用文本处理生成思路方向时,当思如何将可落实的金点子转化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金钥匙。保持既借力技术又不困于技术的辩证思维,避免盲从和依赖,保持思考和探索,才能将AI技术变为羽翼而非牢笼。


“智慧赋能”但不能“鱼水情疏”。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基层工作的本质始终是人与人的联结。AI可以模拟群众语言却无法感知疾苦,能够生成调研报告却难以体察民心。党员干部须牢记,数据跑腿替代不了脚步丈量,智能填报不等于民情掌握,在运用AI优化政务服务的同时,更要保持“面对面”交流的优良传统,在家长里短中读懂群众期盼,在促膝长谈中捕捉治理盲点。唯有将技术赋能与情感投入相结合,让算法精度与人文温度相融合,方能在数字化转型中守住“枝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


“技术浪潮奔涌向前,为民初心始终如一”。面对AI技术的时代大考,党员干部当秉持“善假于物而不役于物”的智慧,既要做驾驭技术的先行者,更要当坚守初心的守护者,在智能时代的考卷上,书写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案。(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卧龙山街道刘山口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阮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