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犹如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不仅是制度法规的升级完善,更是管理模式的深刻进步,为党政机关树立了更加严格的行为准则。在当下,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对责任担当的深刻诠释。
政府过紧日子,并非要削减对民生的投入,更不是降低公共服务的质量。民生之事,枝叶关情,它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过紧日子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民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从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让更多孩子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到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再到加强社会保障,让困难群众生活无忧,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彰显着政府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和深情守护。
然而,要真正过好紧日子,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防止“要面子不要里子”的行为。政绩观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和权力观。“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真正的政绩,不是靠表面的形象工程堆砌而成,而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那些热衷于搞“面子工程”的行为,看似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实则劳民伤财、损害政府公信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摒弃功利思想,脚踏实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每个单位、每一个决策、每一项工作都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我们要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指引,将过紧日子的理念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严格控制行政经费开支,杜绝铺张浪费,把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推动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政府过紧日子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牢记初心使命,树立正确政绩观,以过紧日子之“形”,铸惠民生之“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从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莫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