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关乎亿万农民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乡村振兴已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产业发展、人才短缺、生态保护等诸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不断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要夯实产业振兴“硬支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坚持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对于农业基础较好的乡村,要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对于有旅游资源的乡村,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同时,要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切实增强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要打造人才振兴“主力军”。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坚持“引育并举”,不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一方面,要积极“引才”,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回流乡村、服务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要注重“育才”,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人才在乡村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人才回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三、要擦亮生态振兴“金名片”。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的财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持续推进“两清两改两整治”,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护好耕地、水源等农业生态资源。同时,要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我们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念好“强、聚、美”三字诀,不断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难题,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从江县宰便镇人民政府:王丰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