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部分地区正处于“汛期未过、秋收已至”的关键节点,“抗涝抢收”的战鼓在田野间擂响。从党员干部到普通农户,从农技人员到志愿者,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在泥泞田垄间书写着“把损失抢回来、把丰收保下来”的奋斗篇章。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收战”。田间地头,志愿者昼夜轮班,收割机在积水退去的地块里穿梭,确保成熟的玉米、水稻“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农户们披着雨衣、踩着胶鞋,弯腰捡拾倒伏的作物,用双手守护一季的辛劳;转运队伍开足马力,三轮车、拖拉机往返于田间与晒场,让粮食尽快脱离潮湿环境,筑牢“颗粒归仓”的第一道防线。
这是一场与灾情对抗的“攻坚战”。基层党组织迅速行动,党员突击队带头蹚水排查农田积水情况,组织人力物力开挖排水沟、架设抽水泵,争分夺秒降低田间湿度;农技人员深入受灾地块,现场指导农户采取“通风降湿、防霉止损”措施,推广作物烘干、病虫害防治等应急技术,用专业力量为秋收“保驾护航”;民政、农业等部门联动,及时调配种子、化肥等物资,为灾后补种、改种争取宝贵时间。
这是一场凝聚民心的“协同战”。志愿者们自发组建帮扶队,为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抢收作物、晾晒粮食,用“搭把手”的温暖化解农户的急难愁盼;合作社发挥抱团优势,整合农机资源“统一调度、分片作业”,提高抢收效率、降低农户成本;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你帮我收割、我帮你晾晒,在共克时艰中传递着守望相助的温情。
“三秋”生产关系全年粮食安全,抗涝抢收关乎农户切身利益。如今,在广袤田野上,抢收的机器声、劳作的号子声、互助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战胜灾情、保障丰收的磅礴力量。随着各项抗灾保收措施落地见效,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这场“三秋”生产攻坚战,让金色的希望在风雨过后稳稳扎根。(庆云县徐园子乡人民政府:李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