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群众感知党和政府温度的“神经末梢”,更是广大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所谓“躬耕”,是俯身向下的姿态,是脚踏实地的坚守;所谓“厚土”,藏着群众的期盼,埋着发展的密码。唯有以真心扎根基层,以实干耕耘沃土,方能在为民服务中砥砺初心,在攻坚克难中扛起使命。
躬耕基层厚土,当以“沉潜之心”扎根,褪去浮躁、贴近民心。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唯有“脚沾泥土”才能“心有群众”。驻村干部黄文秀告别城市繁华,把家安在百色山区的村屯里,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笔记本记录每一户诉求,在走访调研中摸清贫困症结,在嘘寒问暖中拉近干群距离。反观当下,少数干部下基层时“走马观花”,坐在车里“看风景”,隔着窗户“听汇报”,看似忙碌却未触及群众真实需求。事实上,基层的“活情况”不在报表里,而在田埂上、楼道间、菜市场中。只有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听他们说“掏心窝子”的话,才能读懂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初心在“接地气”中愈发坚定。
躬耕基层厚土,当以“务实之举”破题,解决难题、赢得民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基层工作的价值,终究要落在“办实事”上。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社区干部逐户征求意见,协调加装电梯、更新管网,既要化解低层住户的顾虑,又要平衡资金筹措的难题,用“绣花功夫”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在矛盾调解一线,调解员联动律师、退休干部,搭建“家门口的调解室”,把邻里纠纷、消费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 “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中,干部精准筛选“哨源”,明确部门权责,让违建拆除、油烟扰民等问题 “吹哨即办、办就办好”。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群众心中的“大事”。唯有以“钉钉子精神”破解一个个难题,才能让使命在“解民忧”中愈发厚重。
“躬耕基层厚土,当以“长远之见”谋篇,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基层工作不仅要“解近忧”,更要“谋长远”,既要让群众当下得实惠,更要为发展留空间。在乡村振兴一线,干部们不满足于“送钱送物”,而是立足本地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有的引进果树种植技术,带领村民打造“采摘园”;有的盘活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民宿,让“输血”变“造血”,让群众持续增收。在社区治理中,干部们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既解决当下的停车难、管理乱问题,又搭建起“线上议事厅”“便民服务平台”,为未来社区治理打下数字化基础。这种“既顾当前又谋长远”的担当,正是初心使命的延伸——不仅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更要让基层发展有“好前景”。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基层厚土,既是考验干部的“试金石”,也是滋养初心的“营养剂”。新时代的基层工作者,当以“躬耕”的姿态,把根扎得更深,把事办得更实,在倾听民声中校准方向,在服务群众中锤炼本领,让初心在基层的风雨中愈发纯粹,让使命在群众的笑容里愈发鲜明,用实干在基层厚土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庆云县渤海路街道: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