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持续阴雨为徐园子乡的秋收与民生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面对灾情,乡党委迅速响应,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稳定生产秩序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全面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投身排险、抢收、民生保障等多条战线,让党旗在风雨一线高高飘扬,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一、闻“汛”而动,党旗飘扬在排险除患最前沿
雨情就是命令,防汛即是责任。徐园子乡党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各基层党组织迅速转化为一线“战斗堡垒”,组建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安全巡逻队”,对辖区内的河道沟渠、低洼易涝区、老旧房屋、交通路段等进行拉网式排查。
干部们重点排查堤坝稳固情况,及时疏通堵塞的排水设施。对于居住在老旧房屋中的群众,特别是孤寡老人、困难家庭,逐户上门排查安全隐患,耐心劝导并协助转移安置,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每一个可能存在风险的点位,用行动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红色堤坝”,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向“雨”抢收,党旗飘扬在保粮归仓主战场
连绵阴雨对正值收获期的秋粮构成严重威胁。徐园子乡党委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将抢收减损作为当前最紧迫的民生工程。乡党委统筹调度,依托“乡—村—网格”三级组织体系,迅速组建“党员助收突击队”。
田间地头,党徽在泥水汗水中闪耀。党员干部们与时间赛跑,与天气抗争,他们深入积水严重的田块,协调履带式收割机等适用农机具,优先帮助困难群众、劳动力缺乏家庭进行抢收。协调晾晒场地,利用政府大院、学校操场、文化广场等一切可用空间;对接粮食烘干点,确保“湿粮不过夜”。同时,党员农技人员开展“科技入户”行动,指导农户科学储存粮食,推广晚播小麦技术,力争将降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截至当前,全乡已高效抢收玉米18000余亩,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在了守护“粮袋子”的具体行动中。
三、为民解忧,党旗飘扬在民生保障第一线
风雨无情,组织有温。徐园子乡党委始终心系群众冷暖,将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作为检验党组织战斗力的试金石。各村级党组织发动党员、网格员对辖区内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家庭、独居老人等进行走访,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和实际困难。
“党员帮扶小分队”应需而动,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代购生活物资,检查维修漏雨的房屋,送去组织的关怀与温暖。此外,党员干部还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微信群、村广播等,及时发布天气预警、安全提示,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稳定群众情绪,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在风雨笼罩的日子里,党组织成为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党员干部的贴心服务温暖了千家万户。
四、统筹兼顾,党旗飘扬在乡村振兴新征程
面对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徐园子乡党委坚持“一手抓当前抢险救灾,一手抓长远发展谋划”,将应对此次连阴雨天气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契机。党员干部在助农抢收的同时,积极宣传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引导农户转变观念,从源头上杜绝焚烧隐患,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以此轮抗灾抢收中暴露出的短板为导向,开始着手规划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未来的农业生产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徐园子乡党委副书记陈国新表示:“这次连续阴雨天气是对我们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一次实战检验。全乡党员干部用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在风雨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总结经验,固化机制,紧盯‘三秋’扫尾工作,持续关注民生需求,让党旗不仅在应对急难险重任务时高高飘扬,更要在推动徐园子乡乡村振兴的广阔征程上始终指引方向、凝聚力量,持续守护好百姓的幸福生活。”(庆云县徐园子乡人民政府:王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