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让干部考察材料“活起来”
时间 :   2025-11-07 17:3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于心悦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做好全国村“两委”换届工作,各地锚定“选优班子、配强队伍”目标稳步推进。干部考察作为换届选人用人的“第一道关口”,既是精准识别干部政治素质与履职能力的关键,更是杜绝“带病提拔”、确保人选过硬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新一届班子质量和村庄未来五年发展。其中,考察材料作为反映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评价准确性。组工干部必须练好撰写干部考察材料这一“基本功”,让考察材料有“真材实料”,为选拔新时代的好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和有力参考。


画准“轮廓”,内容真实写准干部评价。有道是,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画准干部评价“轮廓”,关键在走出办公室、贴近一线。要保持兼听兼得、开门纳谏、现场考察的务实作风,减少听汇报、翻材料、开座谈等板块化考察形式,把眼光放得更宽、脚步迈得更实。主动深入群众身边听口碑,扑到工作现场看实效,全方位掌握干部的日常表现、履职情况和真实状态。要锚定“第一手、原生态、全维度”标准,将访谈对象的真话、基层群众的评价、工作现场的实景,精准、全面、客观地纳入考察材料。既要写清优点亮点,也要点出问题不足;既要考量品行修养,也要评估能力才华;既要关注思想动态,也要聚焦实干成效,全程紧扣干部真实表现,不能先入为主搞成“流水作业”。


搭好“骨架”,事例支撑写实干部表现。支撑观点的典型事例,是考察材料的点睛之笔。要结合考察情况、任职经历、考核评优等情况,把能够反映干部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例精选提炼出来,把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能打动人的典型事例写到材料里去。要摒弃“干得不错”等笼统表述,通过摆事实、举例子、列数据的方式,具体阐述考察对象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把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让干部形象“入木三分”。更要让事例与评价观点精准匹配,避免“事例与观点脱节”,比如评“攻坚能力强”就配啃“硬骨头”案例,让事例成为支撑观点的“铁论据”,让干部“骨架”稳固、形象鲜明。


精雕“肉身”,语言精炼写活干部个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科学选人用人”,这要求为干部“画像”必须在“准”与“活”上双向发力,既要精准勾勒核心特质,也要鲜活凸显个性风采。一方面,要锚定本质特征,以精准严谨的语言勾勒干部核心特质,从专业素养、工作风格、处事方式等不同角度展开个性化描述,比如同样是“能力强”,要区分是善谋全局的“统筹型”、善解难题的“攻坚型”还是善抓细节的“务实型”,让干部优势特质清晰可辨、一目了然。另一方面要“写活”亮点,以鲜活接地气的表达凸显干部个性,在描述干部的成长经历、工作实绩时,善用“群众贴心人”“攻坚急先锋”“岗位老黄牛”等群众语言、“土味”语言形象展示干部形象,让文字读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勾勒出一幅清晰丰满的干部“立体画像”。(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委组织部:于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