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环保检测点禁燃油车进村,环保治理需平衡民生温度
时间 :   2025-11-05 22:0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2025年11月3日,据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一位河南IP网友的爆料引发广泛关注,其所在村庄为推进环保工作,在村口设置升降杆、石墩及环保检测点,明令禁止燃油车进入,却允许电动车通行。这一“一刀切”的管控措施,让不少群众感到困惑,也引发了对治理合理性的热议。


从治理初衷来看,当地镇村或许面临着不小的环保压力。有知情者透露,相关地区空气质量排名可能较为靠后,上级部门对环保工作实行“一票否决”考核,部分领导干部甚至因此被约谈或免职。在此背景下,村庄通过严控燃油车通行、道路洒水降尘等方式降低检测点周边污染指数,看似是应对考核压力的无奈之举,实则暴露了治理思路的简单化。


这种严管措施虽可能在短期让空气污染指数下降,却给村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对于年老体弱的村民而言,出行受限成为现实难题;更值得警惕的是,一旦村里发生火情、村民突发急症等紧急情况,消防车、救护车可能因道路管控无法第一时间进入,直接影响救援效率,暗藏安全隐患。如此“顾此失彼”的治理方式,显然违背了环保为民的初衷,也难以让群众真正认同。


治理大气污染,考验的是基层政府的治理智慧,而非“一刀切”的强制手段。简单禁止燃油车进村,本质上是缺乏有效治理思路的表现,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还会激化民生矛盾。真正科学的治理,应聚焦源头管控与系统推进:一方面加大村庄绿化力度,改善生态基底;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垃圾日产日清,重拳整治辖区内“散乱污”企业,从根源上削减污染存量。


环保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而非给民生添堵。基层政府在应对环保考核压力时,更应兼顾治理效果与民生温度,避免以“伤民”为代价换取短期指标改善。唯有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治理举措,既守住环保底线,又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便利,才能让环保工作真正深入民心,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的双赢。(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