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跑步机现象”也要坚决纠治
时间 :   2025-11-04 17:2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基层少数干部“远看满头大汗,近看原地踏步”的“跑步机现象”,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治理中的现实投射,是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必须攻克的顽疾。这种现象的要害,在于用“程序正确”替代“结果正义”,用“显性辛苦”掩盖“隐性懈怠”。组织部门必须亮明态度、校准导向,引导广大干部从重“痕”不重“绩”、重“形”不重“效”的惯性中彻底摆脱出来。


“跑步机现象”的病根,在于部分干部错位的政绩观与一些地方失焦的考核指挥棒。有的干部信奉“只要干了,总比不干强”,思想深处存在“唯上、唯虚”的倾向,习惯于用会议落实会议、以发文推动发文,沉浸在“流程闭环”的自我满足中。更有一些地方的考核评价体系,客观上助长了“以痕迹论英雄”的风气,导致干部宁可在“跑步机”上耗费精力,也不愿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上啃硬骨头。


破除“跑步机”心魔,必须用政治标尺来衡量,从党性原则来审视。一项工作是真抓实干还是虚假忙碌,检验的是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考验的是是否把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要引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实效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最终标准,任何没有实效的“忙碌”,都是对事业的不负责、对群众的“假应付”。


纠治“原地踏步”的顽疾,必须树立和落实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打出组织工作的“组合拳”。要在任务部署上靶向精准,推行清单化管理,杜绝大而化之、上下一般粗。要在过程管理上赋能减负,优化督查检查方式,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一线抓落实。要在考核评价上穿透基层,多到项目现场、田间地头看实绩、听口碑,为干部精准“画像”。要在结果运用上奖罚分明,大力选拔使用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中豁得出、顶得上、干得成的干部,让实干者得实惠、有舞台,让“假忙族”无市场、受警醒。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事业,呼唤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者,需要的是善作善成的实干家。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跳下“跑步机”,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人民和历史的过硬业绩。(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