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集资三十万烂泥路十年未硬化,“致富路”岂成“揪心路”
时间 :   2025-11-03 16:3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3公里的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出门都得蹚泥。”近日,四川宜宾市叙州区村民的一句吐槽,揭开了一段持续十年的修路困境——村民两度集资共30万元,盼着能修一条平整的通村水泥路,可直到部分集资村民病逝,这条路依旧是“烂泥模样”。这则新闻一经相关报道,便引发热议,一条通村路,为何十年修不通?镇村干部对村民的“急难愁盼”,为何如此不上心?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家喻户晓的话,道破了农村发展的关键。通村水泥路不仅是村民出行的“便民路”,更是连接外界、打通产销的“致富路”。从中央到地方,“村村通”工程推进多年,如今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已告别泥路,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成为常态,这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可叙州区的这3公里路,却成了例外,村民十年前就拿出了集资款,即便当初未纳入规划,十年时间也足以推动项目落地,难道这30万元集资款要一直“沉睡”在账户里?镇村干部常年下村,难道看不到村民蹚泥出行的不便?听不到百姓年复一年的期盼?


更让人心寒的,是集资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与后续的“反复扯皮”。村民的30万元集资分两次筹集:2014年每人缴600元,2022年再次集资时,部分曾参与首次集资的村民已去世,当地干部却按“半个人”的标准,向逝者家属收取500元。这笔钱收得毫无依据,既无法律规定,也无村民共识,难道就因为村民淳朴好沟通,就能无视规矩、强制收费?


再看修路承诺的“空头支票”,十年前修3公里水泥路,每平米预算仅需六七十元,即便如今成本上涨至百元左右,30万元也能覆盖部分开支,可这笔钱早在多年前就存入了相关单位账户,村民催一次,镇村干部就画一张“饼”,真是让村民无语。2024年说“今年修”,2025年拖到11月仍无动静,又改口“后续推进”。这种反复推诿,到底是真心想修路,还是在“愚弄”村民?如此执政态度,哪里还有“谋事干事”的担当?哪里体现“执政为民”的初心?


如今,问题不能再拖下去了,当地上级政府必须主动作为。首先应组建审计、纪委联合调查组,查清30万元集资款的去向,是否还在账户上?有无挪用、截留情况?其次要深挖问题根源,明确镇村干部在项目推进中是“不作为”还是“乱作为”,对失职者严肃追责。最后要拿出切实方案,要么尽快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填补缺口,要么与村民协商退款,绝不能让百姓的期待再等下一个十年。


若此事继续拖延,消耗的不仅是政府公信力,更是村民对乡村振兴的信心。一条3公里的泥路,看似小事,却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检验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效率。别让村民的“盼心路”,最终变成失望的“揪心路”。(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