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办电话卡索要无犯罪证明,便民服务岂能层层加码
时间 :   2025-11-04 15:4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南昌办张电话卡,营业厅竟要求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近日有消费者反映,线下办理电话卡时,不仅要面对身份证实名、本人办理等常规要求,部分电信营业网点还额外索要无犯罪证明、房产证或居住证,甚至强制预存500至1000元话费,让“刷身份证办卡”的常识变得复杂又折腾。(2025年11月4日《湖南日报》)


在公众认知里,办理电话卡只需本人持身份证完成实人认证,这既是工信部明确的规范要求,也是服务行业简化流程的应有之义。但如今南昌部分营业厅增设的“证明门槛”,却找不到全国统一法规的授权依据,既无法律条文强制异地办卡需审核犯罪记录,也无政策要求以房产证、预存款作为办卡前提,完全属于运营商自行加码的“额外负担”。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证明加码”与国家“减证便民”的部署背道而驰。早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各地区、各部门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需于当年年底前清理完毕。如今部分营业厅要求提供的无犯罪证明、房产证明等,显然与这一要求相悖,看似“严格审核”,实则让百姓在办事时多跑腿、多受累,背离了服务行业的核心职责。


面对质疑,营业厅常以“落实电信防诈骗责任”为由辩解,但这一理由难以站住脚。当前电信诈骗仍有发生,甚至出现仿冒10086等官方号码的诈骗行为,恰恰说明防诈骗的关键不在“向用户索证明”,而在运营商自身的责任落实,比如加强号码实名制审核精度、完善异常通话监控机制、提升诈骗号码拦截效率。若将防诈骗压力转嫁给普通用户,用多余证明抬高办卡门槛,不仅无法根治诈骗问题,更会让“服务于民”的口号沦为形式。


电信服务作为民生基础保障,理应紧跟“放管服”改革步伐,以简化流程、便利群众为目标。对于当前办卡过程中出现的“证明乱象”,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加强排查,督促运营商清理无法律依据的额外要求;另一方面,运营商也应主动反思服务短板,将防诈骗工作落到技术升级和责任强化上,而非让百姓为不合理的规定“买单”。唯有真正卸下群众办事的“证明包袱”,减去服务的层层加码,才能让电信服务回归便民本质。(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