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河道护栏填充泡沫,整改要“实”,追责更要“透”
时间 :   2025-10-22 19:3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10月21日,有网友爆料成都北湖公园一处河道护栏存在质量问题。视频画面中,部分红色仿木质护栏因破损露出内部结构——钢筋、水泥间竟填充着塑料泡沫,本该守护安全的防护设施,瞬间沦为公众质疑的“安全隐患点”。(2025年10月22日三湘都市报)


河道护栏绝非“装饰摆件”,其核心功能是抵御外力冲击、防止人员或车辆坠入河道,直接关系到过往群众的生命安全。尤其是下游泄洪河道的护栏,既要应对日常通行防护,还需承受特殊天气下的水流冲击,对结构强度、耐用性有着严格要求。如今泡沫填充的“空心护栏”暴露在外,一旦遭遇车辆撞击或人员倚靠,极可能瞬间断裂,造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这种看似“偷工减料”的操作,本质上是对公共安全的漠视,无论背后是建设方为压缩成本铤而走险,还是监管环节存在漏洞,都触碰了“安全红线”,绝非“质量瑕疵”可以搪塞。


事件曝光后,“立即整改”是最低要求,也是必须守住的底线。但整改不能止于“更换护栏”的表面动作,更要回答好三个关键问题:其一,该护栏工程何时立项、由哪家单位施工建设、当初的设计标准是否明确禁止使用泡沫填充?其二,施工过程中,监管部门是否履行了全程监督职责?是否存在“走过场”式检查,导致不合格材料流入工程?其三,竣工验收环节是如何通过的?是否有检测报告支撑,验收人员是否对质量问题“视而不见”?这些问题不查清,整改就可能沦为“头痛医头”的应付,甚至为未来埋下新的安全隐患。


更重要的是,“空心护栏”背后的责任链条必须彻底厘清,追责绝不能“打折扣”。从工程招标、材料采购,到施工监管、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责任缺口。若查实是施工方恶意偷工减料,必须依法追究其违法责任,不仅要责令返工赔偿,更要将其纳入失信名单,杜绝其再参与公共工程;若涉及监管部门失职渎职,无论是当时的审批人员、监督人员还是验收人员,都要依规依纪严肃问责,不能以“新官不理旧账”为由回避问题。公共工程的质量,考验的是政府公信力,一旦出现“豆腐渣工程”,损害的是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只有让失职者受惩戒、违法者付代价,才能以“追责之严”倒逼“质量之实”。


此次“泡沫护栏”事件,也是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突击测试”。公众期待的不仅是破损护栏的更换,更是对整个公共工程监管体系的反思与完善:如何建立更严格的材料抽检机制?如何让监管流程更透明、可追溯?如何避免“验收合格”与“实际质量”脱节?唯有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既抓好当下整改,更推动长效机制建设,才能真正守住公共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说到底,公共设施的质量里藏着民生温度,也藏着政府的责任担当。对“泡沫护栏”事件,唯有整改不走过场、追责不留死角,才能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重新赢回群众的信任。(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