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要让“流量”变“留量”
时间 :   2025-10-21 23:0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薄晓暄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数据情况。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从数据看来,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这也促使各地文旅“花式整活”,“显眼包”上大分,但我们不得不正视:盲目追逐流量热度,反而让宣传沦为博眼球的噱头,既丢了文化本真,又失了品质底线。


文化何以立魂?修“内功”铸根基是关键。文旅宣传的核心竞争力,永远藏在厚重的内容里。空泛的“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早已无法打动见多识广的游客,唯有挖掘出独特的文化内核,才能构建差异化吸引力。文旅内容的生命力,在于脱离对表面形式的堆砌,转而深掘本土文化中不可复制的精神内核——无论是非遗技艺中蕴含的匠人智慧,历史典故承载的民族记忆,还是民俗传统折射的生活哲学,这些才是文化真正的“根”与“魂”。脱离内容支撑的文旅项目,往往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局,难以形成持久吸引力。可见,修“内功”既要做好文化资源的深度梳理与挖掘,摸清本土文化的特质与优势;又要做好内容的转化与表达,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厚重文化变得可感、可触、可参与,唯有如此,文旅宣传才能有底气、有记忆点,让文化真正立得住、传得开。


体验如何焕新?借科技破边界是路径。如果说内容是文旅的“灵魂”,那么科技就是激活灵魂的“魔法”。在数字时代,科技正以多元方式重构文旅体验的边界,让宣传从“单向输出”升级为“沉浸互动”。科技的价值,在于打破传统文旅体验的时空限制——既让遥远的文化遗产跨越地域阻隔走进大众视野,也让静态的文化资源通过动态呈现变得鲜活立体,更让传统文化以更贴合年轻群体的姿态实现传播“破圈”。科技对文旅的赋能,体现在体验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从通过数字技术让文化资源实现可视化、可交互呈现,到借助智能手段优化游客的行程规划与现场体验,再到利用数字化营销让文旅IP形成广泛传播。这种全方位的科技融入,让文旅宣传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图文展示,而是升级为动态的、可参与的互动过程,既提升了传播效率,更深化了大众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旅行怎留温度?凝真情筑共鸣是密码。文旅的本质,是人与人、人与文化的情感连接。一场能引发共鸣的旅行,往往能成为游客心中最珍贵的记忆,而这种共鸣,恰恰是文旅宣传最有力的“流量密码”。旅行的温度,从不依赖宏大的景观或厚重的历史背书,而藏在那些贴近生活的真实细节中——是对诚信经营的坚守,是发自内心的热情善意,是文化表达中蕴含的人文关怀,这些细节精准击中人们对真诚与温暖的情感需求,让目的地成为人心向往的“诗与远方”。情感共鸣的营造,从来不是刻意煽情,而是源于对游客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真诚回应。它可能是古镇里“守店一辈子”的老匠人的坚守,可能是工作人员“主动帮忙提行李”的贴心,也可能是当地美食里“妈妈的味道”。当文旅宣传能够捕捉并传递这些真实的情感细节,就能让目的地摆脱“千篇一律”的标签,以独特的温度打动人心,形成自发传播的强大势能。(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委组织部:薄晓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