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打破35岁职业门槛,国考年龄上调其实是人才观念的进步
时间 :   2025-10-22 18:1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罗青青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正在报名中,其中一条报考年龄改至38岁以下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曾被视为向僵化的“35岁职业门槛”的一次正面的冲击。从本质上看,本次年龄的上调,不仅是招考条件的简单变更,更是对人才观念、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一次深刻反思与积极引导。


曾经,35岁这一求职的分水岭,将众多正值经验、能力与心智成熟期的人才隔绝在许多机会之外。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以及企业的用工思维“惯例”与刻板印象,但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的今天,已显得不合时宜。年龄限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浪费,更加剧了社会的年龄焦虑,甚至扭曲了个人职业规划方式。出现了许多人在35岁前被迫陷入“赶进度”式的内卷,而后又面临“被出局”的恐慌,这无疑是对个体价值与潜力的粗暴切割。


国考报考年龄的上调无疑是在向大众释放出一个正向且积极的信号,表示出对当前35岁这一年龄关卡的突破。其实从实际出发35正值壮年,无论是社会经验还是工作能力都相对丰富,并且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也相对较重,那么会使得这一年龄层段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更高更加珍惜就业机会。


那么以一刀切的方式将35岁以上人群排除在职业发展通道之外,既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也背离了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应有之义。此次国家公务员考试放宽年龄限制,不仅是制度上的弹性调整,更应成为各用人单位重新审视年龄与能力关系的契机。它提醒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胜任岗位,不应只看年龄数字,而应综合考量其能力、经验与职业素养。    


未来希望这一改变能够由点及面,推动更多行业打破“唯年龄论”的招聘条件,构建更加多元、可持续的人才发展环境。当社会不再以年龄划线,而是以价值为标准,那么才可能真正拥有从容成长、持续发光的职业生命周期。(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人民政府:罗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