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丰收忙,硕果飘香沁心脾。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决胜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在这兼具节点意义又饱含民生温暖的时刻,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放眼广袤田野,“金灿灿”的丰收盛景铺展如画,既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更见证着“丰景”向“风景”的华美蝶变。
感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用实功筑牢民生根基。从春日翻耕时的地膜轻覆,到夏日灌溉时的水珠溅落,再到秋日收割时的谷粒归仓,每一粒饱满的稻穗都凝结着农人的汗水与期盼,连接着千家万户的饭碗。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三农”工作的部署,到每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都彰显着“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战略定力。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当好秋收保障的“后勤兵”,更要做好长远谋划的“耕耘者”,守牢“耕地红线”、将“秋耕秋播”工作抓实做细,组织农技专家、行业能手等深入田间地头传经送宝、破解难题,只有这样“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的底气才会更加充沛。
感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以实情浇灌工作实绩。曾经的“穷山沟”早已换了摸样,果树成林、牛羊满圈,电商架起“云端桥”将山货送往千家万户,绿水青山真正化作了金山银山。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基层工作者的扎根坚守,田埂上有他们丈量的足迹,灶台边有他们倾听的身影。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为镜,多闻闻田地的泥土香,多揭揭群众的“米缸盖”,真正化身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与“带头人”。要坚决摈弃“摆摊式”工作作风,主动牵头盘活村集体资源,帮农户抱团发展特色种养殖,引进深加工企业把“原粮”变成“精品”,把采摘园、古村落做成能留住人的“好生意”,让村集体经济像滚雪球般壮大,让农民的笑脸比秋日的稻穗更饱满。
感悟“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以实效托举生活富裕。丰收节的核心,从来不是“热闹一场”,而是让农民唱主角、得实惠。今年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其实就是要让丰收的果实变成农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实效刻在心里,锚定“增收致富”靶心下真功夫。既要盯着群众的急难愁盼,把“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磨得更细,让务工岗位、农机服务、土地流转分红这些增收路走得更顺;也要深挖本地乡村的资源禀赋,把小米、核桃这些“土疙瘩”打造成有品牌的“抢手货”,把零散的农家乐串成“乡村旅游线”,让小产业真正撑起富民大希望。只有把政策红利实实在在送到田间地头,把发展成果稳稳当当装进农民口袋,“庆丰收”的欢笑声才会更响亮,“享生活”的底气才会更充足,“生活富裕”也才能从墙上的标语变成家家户户的真实日子。(临沂市费县县委组织部:陈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