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树立正确政绩观,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时间 :   2025-09-15 17:4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惠水县财政局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治国之要,首在政绩;政绩之成,重在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坚持党性原则、恪守为民初心,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实现乡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政绩观关乎乡村振兴事业的兴衰成败,关乎民生福祉的增进与否。广大干部应深刻认识到,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为官从政的 “必修课”,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只有将正确的政绩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以民为本,筑牢政绩观之 “基”。正确政绩观重在为民造福、群众认可。政绩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要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提升,从产业发展到生态保护,每一项工作都要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在发展乡村产业时,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筑牢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


求真务实,走稳政绩观之 “路”。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乡村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例如,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清洁,而要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问题;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时,要注重品质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有秉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向前发展。


着眼长远,绘就政绩观之 “图”。乡村振兴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思维,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等基础性工作。比如,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时,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育力度,同时积极吸引外部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只有着眼长远,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为官避事平生耻”。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干部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以 “功成不必在我” 的精神境界和 “功成必定有我” 的历史担当,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望,让乡村这片广阔天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惠水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