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组工干部而言,申论从来不是案头堆砌的文字材料,而是扎根基层土壤、浸润群众汗水的实践答卷。唯有走出机关大院、走进田间地头,把调研做在群众急需处、把政策落在发展关键处、把服务送到民心温暖处,才能让组工申论既有思想深度,更有民生温度,真正成为连接党心民心、推动事业发展的桥梁纽带。
一、以脚沾泥土的调研为“笔”,让申论开篇写满群众心里话
好的申论,开篇当有“烟火气”。组工干部写“大地申论”,首要一步是放下笔杆子、扛起调查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耳朵倾听民意,不必总在会议室里听汇报、看材料,不妨多去社区的便民点、企业的生产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政策落实、生活保障、发展需求的真实想法。这些带着温度的群众语言,远比书面报告里的标准表述更鲜活、更真切,也更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只有把调研做到身入心入,深入掌握基层实际情况、群众真实诉求,才能让申论开篇就接上地气,写满群众的心里话,而不是悬空的“官样文”。
二、以精准落地的政策为“墨”,让申论主体洒满发展真实绩
组工干部的“大地申论”,主体部分不能是空对空的理论阐述,而应是实打实的政策实践。组织工作的每项政策,从干部选拔、人才引育、基层党建到综合绩效考核,都直接关系着地方发展、群众福祉,若只停留在发文部署、会议传达,没有跟进落实、跟踪问效,便是半截子工程。推进各项工作时,要先摸清基层的现实需求、发展短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政策举措,避免“一刀切”“走过场”,确保政策能贴合基层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让政策从“纸上”走到“地上”,从部署落到实处,用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肉眼可见的工作成效,为申论主体写下最有分量的注脚,这才是“大地申论”应有的核心内容。
三、以枝叶关情的服务为“纸”,让申论结尾印满民心真认可
申论的结尾,不该是总结拔高的套话,而应是民心所向的回响。组工干部的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核心在于密切联系群众、用心服务群众,无论是解决党员在思想学习、生活保障上的急难愁盼,还是督导“12345政务便民热线”办理,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大小事,都是民心文章的重要落地,每一次耐心回应,每一次督导督促,生动体现着组工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准则。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用真诚付出赢得群众的信任与认可,这样的申论结尾,不是文章的简单收尾,而是民心联结的新起点,让每一篇“大地申论”都能印满民心的温度,成为党和群众之间坚实的情感纽带。
“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实干之要,贵在为民。”组工干部的“大地申论”,不需要华丽的辞藻,要有泥土的芬芳;不需要空洞的论述,要有实践的重量,唯有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以调研察民情、以政策促发展、以服务暖民心,才能在广袤的大地上,写下一篇篇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初心答卷。(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于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