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五个突出”破解人才“小城困境”
时间 :   2025-08-28 20:0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刘洪凯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功以才成,业以才兴。人才资源是县域经济实现弯道超车、“蝶变”升级的关键因素,与大城市家底厚、资金足、条件好的优势相比,县域人才工作普遍存在底子薄、发展难、流失快等“小城困境”。破解“小城困境”,要突出解放思想、转变理念、创新措施,主动打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通过“功能互补”替代“零和竞争”,将“地理邻近性”转化为“发展协同性”,使人才流动从“零和博弈”转向“正和博弈”。


突出“差异性”,打造错位发展竞争优势。县域要避开与先发地区的同质化竞争,立足本地特色资源,聚焦特色农业、绿色能源、文旅融合等细分领域或新兴赛道,打造“小而精”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借力先发地区技术、资本等溢出资源,发展制造、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链,构建“总部在城市+基地在县城”或“研发在城市+生产在县城”跨区域协作模式,实现资源整合、功能互补。强化县域平台建设,整合县域内的科技园区、人才驿站等平台,实施提质增效行动,提升县域人才工作承载力。


突出“实用性”,发挥人才支撑最大效能。县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强调“实用主义”。要破除人才招引“唯学历论”“唯考核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标尺、以实效为检验,建立“岗位需求—能力缺口”动态数据库,常态化深入企业调研摸排,精准掌握人才需求,按需定制招引清单,实现“靶向引才”。推广“订单式”“委托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产学研本地化,定向培养对口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即插即用”“即引即用”。


突出“灵活性”,构建柔性引才多元机制。高端人才难以长期驻留,是县域面临的现实难题。推行“候鸟型专家”制度,通过短期项目制、远程顾问等方式吸引高端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开展“人才飞地”建设,在毗邻先发地区设立联合创新中心,实现“工作在大城市、贡献在本地”。发展“周末经济”,吸引高端人才周末返乡兼职,实现跨区域人才共享。鼓励县内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院士工作站等多元引才平台,实现“借智发展、借力腾飞”。


突出“精准性”,涵养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县域引才不仅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聚焦品质需求,精准服务重点领域、对象,在落实上级普惠政策基础上,结合县域实际,围绕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健康、职业发展等关键领域,给予人才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增强归属感和获得感。金融支持也应同步跟进,完善“人才贷”“人才险”等金融服务链条,为人才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生活环境,提供发展空间,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综合生态。


突出“协同性”,构建人才交叉流动网络。人才流动不应局限于县域,应打破行政壁垒,构建跨区域协同网络。要主动对标中央省市人才集聚高地建设标准,整合本地优势骨干产业,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人才联盟,推动企业引才“抱团取暖”,形成集聚效应。加强与毗邻地区的合作交流,建立人才共享机制,与先发地区签订人才互认协议,实现职称、资质跨区域通用,破除行政壁垒。联合举办行业峰会、技能大赛、人才论坛等,搭建常态化人才交流平台,促进知识共享、技术扩散与人才互动,推动人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流动与共赢。(沂源县委组织部:刘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