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用好“回锅肉”干部
时间 :   2025-08-29 17:4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宋磊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期,一些曾因班子结构优化、年龄调整等因素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经组织程序重新获得启用,这类干部被形象地称作“回锅肉”干部。干部“回锅”不是简单的“逆向流动”,更不是缺乏新意的“炒冷饭”,而是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坚持动态调整、践行人岗相适的积极探索,既体现了对干部人才资源的珍视,也彰显出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的治理智慧。


年龄不应成为“到站下车”的标签。过去,部分地方为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激发队伍活力,在执行干部政策时采取“一刀切”做法。这种方式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一些经验丰富、年富力强且具备专业特长的干部因年龄“临界”被调整至非领导岗位,或因职级“到顶”直接失去干事创业的平台,形成了备受关注的“35岁现象”“50岁现象”。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干部由此将“到龄退岗”“岗位调整”等同于“职业生涯落幕”,滋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心态,既浪费个人才干,更削弱了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回锅肉”干部的启用,绝非简单的“平反”或“复职”。那些因“一刀切”暂时离岗的干部,其沉淀的政治素养、积累的专业能力、锤炼的实践经验并未“褪色”。而他们重新任职的岗位,往往正是需要这些特有优势的关键领域,既能快速上手破解难题,又能精准弥补现有队伍的短板。根据事业发展需求,将经过实践检验、能力业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重新选拔到合适岗位,本质上是打破“一退永逸”僵化思维的务实之举。但也要清醒看到,“回锅”不是“万能药”,不能替代干部队伍常态化梯队建设;“回锅肉”干部的经验优势也需要与时俱进,如果固守“老经验”应对“新问题”,反而会制约工作推进,因此必须主动学习新政策、掌握新方法,在能力迭代中释放经验价值。


“回锅”的核心在于“怎么回”。如果操作失范,不仅可能异化为“人情复出”“权力寻租”的温床,更会损害组织工作的公信力、动摇干部队伍的向心力。因此,必须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回锅”全过程。要健全精准考察机制,不仅复盘干部过往的工作业绩、群众口碑,更要动态评估其现阶段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及干事意愿、能力状态是否适配岗位需求;要规范透明操作流程,严格履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全程公开公示,坚决杜绝个人主观臆断、暗箱操作;要强化全链条监督,整合纪检监察、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力量,确保任用决策公平公正,坚决避免形成“能上不能下、能回不能出”的新的僵化误区。


“回锅肉”干部的启用是对“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追求。当经验不再因年龄“一刀切”被否定,更多有经验、有担当、有能力的干部重返干事一线,“回锅肉”才能真正炒出“精品味”。(中共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委组织部: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