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勿忘“七七”吾辈自强
时间 :   2025-07-07 20:2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俊杰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划破了中华民族最深的伤口。88载光阴流转,硝烟早已散尽,但那刻入骨髓的记忆,始终是我们前行的警钟与不熄的火炬。今日山河日新,吾辈更当自强!


勿忘“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泪教训,知耻而后勇,凝聚信仰力量。“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宛平城的断壁残垣记得,当日军的坦克碾过街巷,我们的士兵只能用血肉之躯去抵挡钢铁洪流;永定河的波涛记得,当侵略者的战机呼啸而过,我们的天空连一架像样的抵抗战机都难以寻觅。“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的声声呐喊无一不在诉说:落后就要挨打。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毅然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抗战史诗。历史的耳光打得越痛,信仰的基石就该筑得越牢。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镜,始终保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清醒头脑,从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笃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铿锵志气,从内心深处燃起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党的绝对忠诚,把对民族的赤诚化作攻克技术难关的执着,化作服务群众的热忱。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勿忘“山河破碎风飘絮”的苦难记忆,知弱而图强,燃起奋进斗志。从卢沟桥到南京城,从华北平原到长江两岸,山河破碎如风中飘絮,中华大地满目疮痍,焦土之上,人民颠沛流离,哀鸿遍野。多少屈辱、多少苦难、多少坎坷,我们不敢忘、不能忘、不会忘,这刻骨的国殇,是民族记忆深处永不愈合的伤口。事实证明,从绝境中走来的民族、从苦难中崛起的国家、从考验中成长的政党、从烽火中淬炼的人民,都拥有着巨大的能量和不屈的精神。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东亚病夫”,但“船到中流浪更急”的挑战依然严峻。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苦难记忆转化为奋进动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奋力冲刺,在基层治理的网格里筑牢根基,练就担当奋进的“铁肩膀”,挺起不屈不挠的“硬脊梁”,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担当和力量燃起奋进斗志。


勿忘“愿拼热血卫吾华”的艰辛历程,知艰而奋发,激扬斗争精神。从中国人民不屈抗战,彻底粉碎日军“三月亡华”的狂妄计划,到抗美援朝战场上成功挫败敌人“陈兵国门、扼杀新中国”的险恶图谋,再到从积贫积弱走向全面小康,如今正全力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正是一次有一次不屈的斗争引领一代代共产党员勇毅笃行,在苍茫天地间续写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广大青年干部当铭记,我们从斗争中来,依然要依靠斗争走向未来、走向胜利,要传承先辈的血性,牢牢掌握“斗争”这一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在大是大非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困难前迎难而上,在歪风邪气前坚决斗争。要秉持共产党人“我先上”“跟我上”的精神特质,积极投入到民生服务主阵地、经济建设最前沿,敢立“愚公移山志”,敢下“精卫填海心”,不怕啃“硬骨头”,敢于接“烫手芋”,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在持续斗争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高唐县委组织部: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