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立足老干部工作实际,坚持理论武装、组织建设、作用发挥和关心关爱“四线并行”,抓重点、攻难点、塑亮点,不断促进老干部工作辨识度、贡献度、美誉度赋能升级。
走访
把牢政治引领“生命线”,强化理论武装铸魂。学深悟透精神。用好用活“泗水老干部家园”微信公众号、《老干部家园》杂志等平台,定期向全县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推送党的创新理论知识学习材料和主题党日活动参考方案,实现“微时间”精准“滴管”。加强党内关怀。持续实施服务保障精耕提质行动,对重病、高龄、空巢、家庭负担重等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实行划片包保“N对一”精准帮扶机制;完善干部荣誉退休制度,创新“退休第一课”举措,以心理辅导、社团纳“新”、银青结对、社区邀约等形式为新退休干部送上“荣退礼”,实现干部“在职”到“退休”再到“融入”无缝衔接。赋能红色课堂。依托泗水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设计打造红色研学线路,绘制“泗水县离退休干部党建红色地图”,吸引县内外50余个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银发力量”等主题研学活动,打造“亦学亦游、学游结合”教育新模式。
社区宣讲
理顺组织建设“责任线”,筑牢战斗堡垒强基。开展示范创建。3月初,启动组织建设“双创双提升”行动暨“六好”党支部创强、党建工作“书记项目”创优。以离退休干部“六好”党支部创强为核心抓手,坚持“夯实提质一批、进阶培优一批、优化增效一批”理念,推动全县123个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全面提升、全面过硬;以党建工作“书记项目”创优为目标,发布“2025年泗水县十大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优秀书记项目”,如龙城社区“龙事诚解”项目、新兴社区“金色年华俱乐部”项目等,离退休干部党工委聚焦目标定期调度,确保项目实现预期目标、离退休干部党建与基层党建融合共建提质增效。强化人才储备。探索实行离退休党支部“银龄未来”计划,做好支部班子“后备”力量选育培养,建立后备人才库与干部荣誉退休衔接机制,将担任过领导职务、党内职务的退休干部党员吸收为后备人才库生力军并进行重点培养。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档储备书记后备人选80人,平均年龄65.8岁。
老年合唱团
拓展作用发挥“延长线”,促进深度融合提效。持续打造“银发宣讲团”品牌。打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的“组合拳”,组织引导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离退休干部党员,依托“乡村儒学讲堂”“泉乡夕韵大讲堂”“老党员工作室”等平台,深入社区、村居、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宣讲宣传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的故事、红色故事、泗水故事,推动银发宣讲“声”入人心。组织开展“银发三长”志愿服务。组织引导广大老同志在社区基层治理方面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目前登记在册“银发三长”(楼栋长、单元长、网格长)114名,志愿服务覆盖16个城市社区、105个网格,共开展网格服务500多人次,协助处置各类问题30多个。助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成立“华龄志愿者协会”“银枫艺术团”等4个离退休干部功能性党支部,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组建腰鼓队、旗袍队、合唱团等艺术团队12个,积极参与全县桃花节、樱花节、杏花节等大型节庆活动15场次,营造全域旅游的浓厚氛围。
金色年华俱乐部
构筑贴心解忧“幸福线”,提升文化养老质效。创新打造“嵌入式”老年学堂。多渠道、多形式推动老年学堂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办公地点集成落地,充实基层文化养老资源,如泗水县农商银行依托营业部阵地资源,嵌入式打造近500平方米的老年学堂,积极开设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的特色课程,如剪纸、草柳编、泥塑等非遗传承特色课堂,打造有“泗水味”的老年课堂。坚持品牌赋能活动添彩。精心打造“幸福华龄”老干部活动品牌,联合老体协、老科协、老龄办等涉老组织,组建摄影、书画、文学诗词等12个文化兴趣协会,吸纳成员500余人,探索形成综合活动重要节点开展、文娱活动常态开展、特色活动定期开展的活动体系,充分满足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发挥文化骨干的引领作用,如老年书画研究会党组织书记周炳德主动组织绘画教学培训、义送春联下乡活动;退休干部范莉主动担负起“生活队长”和“指导老师”的责任,带领泗水泉之韵旗袍艺术团30余名银发女性,参加线上线上各类文艺演出、多次荣获一等奖,向社会展示中老年女性的幸福生活。(中共泗水县委组织部:平伟)
党内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