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在线农村换届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役”,直接关系乡村振兴的推进成效和基层政权的稳固根基,关乎千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虚功。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要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通过实施“精储源头活水+调优班子结构+塑强干事能力”的组合策略,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农村带头人队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
以“精储”打基础,筑牢人才“蓄水池”,激活换届源头活水。人才储备是换届工作的先手棋,唯有广开渠道、精准筛选,才能让“好苗子”浮出水面。要打破“守着家门选干部”的思维定式,构建“多渠道发现、常态化储备、动态化管理”的人才储备机制,让储备库真正成为换届选人的“源头活水”。在储备范围上,既要目光向内挖潜,把本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等“本土精英”纳入视野,也要放眼向外引才,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大学生村官、企业家等“外来贤才”扎根乡村。建立人才信息库时,需细化政治素质、带富能力、群众口碑等核心指标,避免“唯学历”“唯资历”的片面标准,确保入库人员既有干事热情,又有务实本领。储备过程更要注重“蹲苗历练”,通过安排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负责重点项目攻坚等方式,让储备人才在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同时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表现突出的重点培养,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调整,始终保持储备库的“一池活水”,为换届选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以“调优”促合力,下好结构“一盘棋”,锻造坚强战斗堡垒。班子结构优化是换届工作的核心环节,必须立足乡村实际需求,以“功能适配”为导向,打破“论资排辈”的桎梏,构建年龄合理、能力互补、群众认可的村级班子。在年龄结构上,既要选拔有闯劲、善创新的年轻干部注入活力,也要保留经验丰富、威望较高的老干部传帮带,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梯队。在能力结构上,注重搭配懂产业、善治理、会服务的多元人才,让熟悉农业技术的干部抓产业发展,擅长矛盾调解的干部抓基层治理,确保班子成员各展所长、协同发力。优化过程要突出群众参与,通过入户走访、民主测评等方式广泛听取民意,把群众满意度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尺。同时建立“人岗相适”评估体系,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发展规划,精准匹配干部专长与岗位需求,避免“一刀切”式调整,让每届班子都能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量身定制”型团队。
以“塑强”提质效,锻造干事“硬脊梁”,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换届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唯有持续赋能提质,才能防止“换届即懈怠”的现象。要构建“选后有培育、履职有监督、发展有支撑”的全周期培养体系,让新班子既能“接好班”,更能“跑好步”。在能力提升上,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开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政策落实等靶向培训,通过现场教学、案例研讨等方式提升实战能力。建立“导师帮带制”,由乡镇干部、优秀村书记结对指导,帮助新班子快速适应角色、打开工作局面。在激励约束上,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将产业增收、民生改善等实绩与评先评优、待遇保障挂钩,让“干好干坏不一样”。同时强化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及时提醒纠正,引导干部始终把精力放在为民办事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委组织部:李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