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在线“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所总结的至高修养境界,其核心在于自由与规范的统一。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工作之外的“余时”固然是个人自由的天地,但根本前提,是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划定的边界。
“余时”是党性修养的“试金石”。由于脱离了工作环境的直接约束,往往更容易放松自我要求,也更容易受到各种诱惑的侵袭。有的借“人情往来”之名违规参与吃喝宴请;有的以“兼职顾问”为掩护进行利益输送;还有的沉迷低俗趣味甚至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然而,八小时之外并非“真空地带”,党员干部的身份没有“上下班”之分,纪律规矩更没有“暂停键”。
不少违纪违法行为都始于“敬畏心”的缺失。当一名党员干部内心丧失了对党、对人民、对法纪的敬畏,眼中便只剩下私情私利,就会在规矩纪律面前耍“任性”,逾规逾矩就不可避免。正所谓“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思想总开关一旦松动,行为上就难免跑冒滴漏。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常怀敬畏戒惧之心,将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追求,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敬畏是一种深刻理解后的认同和坚守。做到“余时”不“逾矩”,首先要心有所畏,不断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明确行为边界,清晰知晓哪些是“红线”“雷区”,从思想深处扎紧篱笆。要言有所戒,不仅在私下场合,更在面对大是大非和网络公共空间时,始终保持政治清醒,不随意发表不当言论,自觉维护组织的形象和声誉。要行有所止,始终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坚决杜绝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确保手中权力在任何时候都用于为人民服务,同时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慎友慎趣,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山东省邹城市委组织部:付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