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在线“退二线”干部是指因身体、年龄等原因被免去实职但保留待遇的领导干部,这一群体的存在是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的必然结果,也契合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的政策导向。发挥好他们的“传帮带”作用,既能让宝贵经验得以传承,更能为干部队伍注入稳定发展的“强心剂”。
搭建“经验课堂”,让政策智慧“传下来”。不少“退二线”干部深耕岗位数十年,亲历政策从制定到落地的全流程,掌握着应对复杂问题的“活字典”。但现实中,部分干部“退岗即褪色”,丰富经验随时间流失,年轻干部则常因缺乏实践积累在政策执行中走弯路。衔接好经验传承的“断层”,关键要搭建专属平台。可推行“政策导师制”,让“退二线”干部围绕区域发展重点领域,梳理政策实施案例与风险应对技巧,通过专题授课、案例研讨等形式,将“隐性经验”转化为“显性教材”,帮助年轻干部快速掌握工作要领。
设立“攻坚参谋岗”,让实践能力“帮到位”。“退二线”干部历经多岗位锻炼,在化解矛盾、应急处置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当前,一些基层在推进征地拆迁、乡村振兴等难点工作时,年轻干部常因方法单一陷入困境,而部分“退二线”干部却处于“有劲无处使”的闲置状态。要打破这种供需错配,需精准设岗赋能。可根据干部专长设立“专项攻坚参谋”岗位,让其深度参与难点工作调研与方案设计,通过“跟班指导”方式,在实地处置中向年轻干部传授沟通技巧与破题思路,实现“老将带新兵”的实战赋能。
健全“激励机制”,让传承热情“热起来”。部分“退二线”干部存在“退岗就松懈”的心态,认为“传帮带”吃力不讨好,缺乏主动传承的动力。同时,一些单位对“传帮带”成效缺乏评估,导致这项工作流于形式。激发传承活力,必须强化机制保障。一方面,建立“传帮带”成效评估体系,将年轻干部成长进步与“退二线”干部考核挂钩,形成“带得好有认可”的导向;另一方面,畅通荣誉激励渠道,对表现突出的干部授予“传承先锋”等称号并公示宣传,让他们在发挥余热中获得价值认同,持续保持参与热情。(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委组织部:张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