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在线2020年深秋,我因工作调整与党员教育结缘。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内心既忐忑又期待——就像农人初次站在待耕的田埂上,既忧虑收成,更坚信这片土地值得深耕。五年转瞬,恰如一场漫长的党性修行,初心的种子在岁月滋养中生根发芽,如今已亭亭如盖。
初识:在泥土芬芳中找准方向
我接手的首个重任是筹备全区党员冬春季集中培训。面对堆积如山的资料,我机械照搬往年模板,将课程排得密不透风。主任审阅时划掉大半内容,语重心长地说:“党员培训就像做饭,不是种类越多越好,关键要对胃口,咸淡适中、荤素搭配,大家才能吃得香、吸收好。”这句话点醒了我,随后长达半个月的基层调研中,我们走进田间地头、社区园区,张家湾的村书记期盼农技指导,吾悦社区的老党员希望发挥余热,创新产业园的年轻骨干渴求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良方。这些来自基层的真切声音,让我们看到了以往工作的不足。我们打破“大锅饭”模式,推出“自助餐”式培训体系:为农村党员开设“田间课堂”,邀农技专家现场解惑;为老党员定制“银发先锋”课程,组建调解队、文艺班;为企业党员开发“党建+创新”融合培训,推动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创新血脉。
这段经历让我懂得:党员培训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要走进党员心里。唯有了解所思所盼,才能烹制出对胃口的“精神食粮”,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生根开花。
深耕:在榜样引领中汲取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名党员教育工作者,我对此体会深刻。初识榜样工作,是在2021年“百年光辉征程河东榜样”的评选中,面对基层推荐的300多份材料,我这个新手一度无从下手,于是决定深入田间车间,倾听群众的心声。一位老党员的话令我难忘:“榜样不是选出来的,是群众心里认出来的。”经过总结,我们整理出一套工作方法,既用“放大镜”挖掘普通党员的闪光点,又用“望远镜”拓宽选树视野,从支部初选到区级评审,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为让榜样之光持续闪耀,我们尝试组建河东榜样讲师团、打造《品质榜样在河东》系列课程,并将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定为“榜样学习季”,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学榜样、做榜样蔚然成风。
榜样精神成了我珍贵的内在滋养。我捧读过百岁老党员那本纸页泛黄的“初心日记”,字里行间是永不褪色的忠诚;我见证过青年党员在实验室通宵达旦的身影,仪器屏幕的微光映照着他们攻坚克难的执着;我更感动于区党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务中心这个省级榜样集体,他们像一座座流动的灯塔,奔走在全国各地,只为将沂蒙精神这颗红色种子深植于更多人的心间。这些平凡却闪光的瞬间,如春风化雨,默默浸润着我的心灵。
感悟:在守正创新中践行使命
五年光阴,我从一个照章办事的党务工作者蜕变为用真情传递信仰的党员教育工作者。这种转变,是在一次次贴近基层的创新实践中完成的。
我们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依托“灯塔-党建在线”网络平台,不断完善线上学习资源,让党员学习从线下课堂延伸到“指尖课堂”,使党的创新理论突破时空限制,更好地传递到每位党员身边。在推进基层阵地建设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乡镇党校从设施简单到功能完善的转变,这些实体化阵地真正成了基层党员学习提升的重要平台。每当看到党员们在这里认真听课、积极交流的场景,我总能深切感受到阵地建设的价值所在。通过组织开展“党课开讲啦”“我和我的支部”等常态化活动,我看到了创新表达带来的改变,普通党员用朴实语言讲述身边故事,让党的理论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这些带着温度的实景党课、典型事迹片,让基层的党员教育变得鲜活起来。
新征程上再出发
五年,是追光路上的成长刻度,更是播火征程的全新起点。回望五年那个深秋,初遇光时的忐忑早已化为握稳火炬的坚定,初心的种子已在基层沃土中长成枝繁叶茂的信仰之树。那些调研路上的暖心倾诉、创新实践中的点滴突破、服务党员时的真挚笑容,都已凝聚成前行的力量。
站在新起点,我愈发笃定:党员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奔赴。我们既是追随真理之光的践行者,更是传递信仰之火的接力人。正如千万萤火汇聚成星河,每个党员教育工作者的坚守,都在让信仰之光穿透层叠壁垒,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而我们也终将在这场“奔赴”里并肩写好“与光同行、为光续航”的时代答卷。(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委组织部:韩乙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