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在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党政机关作为政策执行的“主阵地”,党员干部作为联系群众的“排头兵”,其行动成效直接关系到共同体理念的落地生根。唯有两者协同发力、主动作为,才能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绘民族复兴的壮美画卷。
强基筑垒,以“纲举目张”把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要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将共同体意识纳入重大决策前置审核,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等各部门依职履责,形成“上下协同、左右联动”的工作格局。要深化政策协同,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制定发展举措,把共同体理念融入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城乡规划等重点任务,让每一项政策都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体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要求。要健全考核机制,将共同体建设成效纳入党的建设和政绩考核体系,通过常态化督查督办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各项部署不偏向、不走样,以制度刚性保障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
躬身践行,以“实干为要”架起桥梁。党员干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践行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以“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的作风,成为连接各族群众的“连心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党员干部在理论武装上要走深走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三会一课”、党校培训等载体,通过“以考督学、以干验学”机制真正学深悟透,让共同体理念成为行动自觉。在服务群众上要用心用情,主动深入民族地区一线,把产业扶持、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惠民实事办到各族群众心坎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促进交融上要创新作为,积极参与“石榴籽家园”“青春边关行同心营”等载体建设,带头组织邻里节、文化展演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中增进情感认同,让共同体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凝心铸魂,以“初心为魂”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广大党员干部都必须锚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标,以文化认同夯实共同体根基。各级政府要扛起文化建设责任,统筹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实施“培元固本”“凝心铸魂”等工程,推出精品文艺作品、传统文化惠民演出,让中华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田,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要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教育动漫、模范风采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党员干部要当好文化传播使者,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实践活动,用身边变化讲述共同体故事,用先进事迹诠释“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深刻内涵,引导各族群众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委组织部:焦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