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抱团”聚力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时间 :   2025-10-26 17:5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苏航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阶段,加快农村发展进程,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也是其必然要求。面对传统单一行政村发展模式下资源零散、产业薄弱、服务滞后等突出问题,关键要在“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抓”上下足功夫,以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开创乡村振兴“抱团发展”新格局。


组织联建,筑牢合力攻坚“桥头堡”。严密的组织体系是我们党的显著优势,也是各项方针政策贯通落实到基层的根本保障。作为党组织体系在基层实践中的创新探索,组织联建旨在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因地制宜构建片区发展联合体。深入推进组织联建,不仅是打破传统组织壁垒、整合资源提升效能的有效途径,更是构筑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支撑。确保这一机制长效运行,核心在于建强“领头雁”队伍。要坚持“因村制宜、能人引领”原则,全面推行联合党组织书记竞争上岗机制,切实把能力强、口碑好的干部选拔到片区联合党组织负责人岗位,形成“选能人、带队伍、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管区—联合党组织—行政村党组织”三级管理架构,并同步探索以“党员大会联开、主题党日联过、干部任用联动、党员队伍联建”为核心的“四联”工作法。以此实现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的协同完善,有效提升各联建单元之间的协同性和行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


产业联兴,打造强村富民“主引擎”。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也是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动力。产业联兴旨在通过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当前,乡村产业正经历从传统生产模式向多元融合形态的深刻变革,其破局关键,在于有效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传统要素与现代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进而推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发展闭环。要积极创新“共富公司+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由镇级全资成立共富公司并注资参股片区公司,采用“企业托管服务+新农人分红”运营体系,通过项目连带、要素入股等多元化合作方式,着力构建发展联动、优势互补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产业联合机制创新,为品牌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坚持需求导向,大力拓展市场端,推动“文化+产业+品牌”深度融合,通过培育本地特色品牌、开展互联网营销等举措,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升级,真正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裕。


治理联抓,构建良序善治“新范式”。农村基层治理成效是检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果的重要标尺,直接关系到乡村发展质量与水平。治理联抓作为构建跨村域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创新,其核心要义在于“区域联动、资源共享、服务统筹”。面对城乡融合加快、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挑战,深入推进治理联抓,既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关键举措。因此,如何使治理效能真正扎根乡土、惠及千家万户,这一重要课题的破题关键,就在于将治理联抓模式落到实处、抓出实效。要着力构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体系,通过创新“红色网格”管理机制,形成以联合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层级治理架构,实现治理与服务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专业调解+乡贤治理”双轨机制,成立乡贤理事会,邀请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致富能手等参与村务决策,以其威望化解矛盾,以其经验助力发展,让治理措施更加贴近实际、深入人心。(中共成武县委组织部:苏航、李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