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鞭打快牛”现象在网上引发广泛热议,机关单位中能者多劳、庸者清闲的“鞭打快牛”场景戳中不少干部痛点,效率高、责任心强的“快牛”干部,不仅要承担本职核心工作,还常被临时指派紧急任务、接手他人滞办工作,往往陷入越能干越加码的循环,而“慢牛”干部则凭借干得慢、推得掉的消极应对,得以休憩旁观,甚至出现到点下班、悠闲度日的反差现象。这实则是管理懒政的体现,长期来看不仅透支骨干力量,更会扼杀队伍活力,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亟需精准施策破解。
健全任务分配机制,打破路径依赖。制定清晰的岗位责任清单,依据职责定位、能力特长明确任务边界,避免领导凭印象派活、按惯性压活。推行重大任务轮岗制,核心工作实行全员轮值参与,既减轻“快牛”负担,又为“慢牛”提供锻炼机会,破解少数人劳累、多数人闲置的结构性困境。建立任务负荷动态监测机制,对超负荷干部及时分流任务,杜绝“不好意思拒绝”导致的过度透支。
优化个人考核体系,夯实制度保障。将工作质量、协作贡献、人才培养等纳入干部个人考核,既看干了多少,也看带出多少人,改变仅重即时成效的导向。强化正向激励,在评优评先、晋升提拔、绩效分配中,对实绩突出的“快牛”予以明确倾斜,打破“干得多、提拔慢”的隐性天花板。健全反向约束,对长期懈怠者开展针对性培训,设定提升目标,对屡教不改者依规调整岗位,刹住“为官不为”风气。
培育良性干事生态,激活整体活力。“慢牛”并非天生的不愿意动,要搭建传帮带平台,鼓励“快牛”分享经验、指导业务,对成效显著者给予额外激励,推动“慢牛”加速成长,打造梯次合理、能力互补的人才队伍。加强人文关怀,严格执行休假制度,定期开展身心健康调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快牛”从超负荷运转中解脱,预留思考创新空间。及时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增强“快牛”的荣誉感与归属感,让“快牛”轻装上阵、“慢牛”主动追赶。(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于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