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中秋映初心,旗展国庆扬清风。当中秋的团圆情愫与国庆的家国情怀交融,“廉洁”不仅是佳节的道德底色,更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重要节点考题。节假日作为“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关键时段,既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直接检验,更是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战场。唯有将双节节点防控融入常态化作风建设全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自觉守牢防线,才能让清风正气成为护航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持久力量。
思想铸魂:以党性修养夯实执政根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思想防线的稳固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障。双节期间的各种诱惑,本质上是对党员干部政治定力的考验,更是对党的思想建设成效的集中检视。党员干部必须站在“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政治高度筑牢思想堤坝,将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从“日常任务”升华为“政治必修课”,通过深学细悟党章党规与党的创新理论,深刻把握作风建设与党的执政地位、民族复兴伟业的内在关联;要以“国之大者”的视野对标先进典型,摒弃“过节松一松”的麻痹思想,把对党的忠诚转化为抵制歪风邪气的自觉行动;更要构建“政治体检”常态化机制,定期从思想根源上查摆偏差,在反复淬炼中坚定理想信念,确保面对节日诱惑时始终保持政治清醒,从根本上铲除“节日病”滋生的土壤,为党的长期执政筑牢思想根基。
监督护航:以制度刚性完善治理体系。节点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监督的重要环节,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双节期间的作风监督,不能仅停留在“盯小事、防小节”,而要上升到“防范廉政风险向政治风险转化”的战略层面。党员干部需主动置身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之中,将接受监督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在“八小时内”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制度刚性杜绝公款消费、违规用权等行为,确保权力运行始终在正轨上;在“八小时外”严守政治规矩,管好生活圈、社交圈,以家风建设涵养清廉风气,推动形成“家庭助廉、社会督廉、组织监廉”的协同格局;要将纪律规矩内化为行为准则,主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以“自我革命”精神织密监督防线,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纪律保障。
实践践诺:以为民担当服务发展大局。作风建设的最终成效,要体现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厚植执政为民根基的实践中。双节期间的民生服务,不仅是节日期间的暖心举措,更是党员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党员干部必须站在“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高度,将廉洁自律与履职担当深度融合。聚焦节日期间群众在出行安全、物资供应、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急难愁盼,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将解决问题与完善长效机制结合,以务实行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日常工作中更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让群众在节日祥和与日常便利中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磅礴的民心力量。(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委组织部:冯帆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