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是党的宗旨与性质的外在彰显,更是关乎执政根基稳固与民心向背的关键所在。从“三大优良作风”到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如同一条鲜明的红线,贯穿于党的自我革命进程始终,是我们党必须答好的新时代必答题。它不仅是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关键切口,更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赢得人民群众信任与支持的重要法宝。
树立正确理念,以党性修养筑牢“思想根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形成并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赢得了民心,凝聚了力量。作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党员干部要有长期坚持的决心和毅力,深刻认识到开展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将纪律与责任融入日常行为准则,时刻绷紧思想防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常态化对照“四风”问题检视言行,警惕“软、躲、乱、浮”等不良倾向,及时清除思想杂念,校正行动偏差,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切实做到自重、自律、自警、自励,让党性修养在思想深处扎根发芽。
提升综合素质,以过硬本领锤炼“实干内功”。短绠难汲深井水,浅水难负载重舟。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要靠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来落实,这既要有达到目标的革命热情,也要有达到目标的高超本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学习是提升干部素质和作风的重要途径,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是克服“本领恐慌”、提升自身能力的关键所在。广大党员干部需强化“答卷”意识、保持“赶考”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在学习中强化自我反思与敬畏意识,将作风建设与党性修养深度融合。要经常性反问自己“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将“为民服务”宗旨内化为行动准则,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需求,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强化埋头苦干的作风,多接几回“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蚂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创新落实行动,以务实举措打造“长效机制”。推进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构建覆盖学习、工作、生活等全领域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对“四风”问题零容忍,用铁纪刹歪风、防反弹。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中坚力量,应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正面引领与反面警示相结合,持续深化典型作用,一方面,大力宣传作风优良的先进典型,激励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另一方面,对违反规定的典型案例公开通报,以案示警、以案明纪,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注重实际效果,解决民生问题,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具体行动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以优良作风赢得民心。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风。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念、过硬的本领、务实的举措,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答好新时代的“必答题”,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让党的作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冠县东古城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副主任:初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