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干部不是身份的标签,而是扎根基层的务实姿态;不是成长的“保险箱”,而是为民服务的“练兵场”。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间,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在民生服务的新阵地,新时代青苗干部正以“扎根有我,建功有我”的担当,将个人成长融入县域发展的壮阔征程。他们用行动证明:青苗向上,基层向前;干部有为,发展有望。
一、锚定为民初心,筑牢青苗信仰之基
初心是干事的罗盘,信仰是成长的脊梁。回望奋斗征程,从革命时期“为人民服务”的铿锵誓言,到改革开放“敢闯敢试”的拼搏身影,再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一代代基层干部始终与群众同甘苦、共进退。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年轻干部黄文秀放弃城市繁华,扎根百色大山,用生命诠释了为民初心;在抗疫一线的阵地上,无数青苗干部通宵达旦排查登记,用坚守筑起了群众安全防线。今天,面对基层发展的新需求,青苗干部更要把为民初心刻进骨子里。就像驻守偏远乡镇的90后民政干事,走遍辖区所有村组,为困难群众送去政策温暖;又如扎根社区的00后网格员,每天穿梭在楼栋之间,及时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青苗干部要立为民志、做实干者,既要有“扎根基层不言苦”的精神境界,更要有“服务群众不怕累”的责任担当,让信仰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愈发坚定。
二、锤炼过硬本领,锻造青苗履职之能
在基层工作的“大课堂”里,实干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90后”乡镇党政办主任小李,凭借高效的协调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务,成为同事眼中的“多面手”;“00后”农业技术员小王,深耕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科学种植,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增产增收。这些青苗干部的成长启示我们:专业能力是立身之本,实践经验是成长阶梯。与此同时,在基层治理的舞台上,越来越多青苗干部善用新方法破解老难题。社区干部小张运用“线上议事厅”,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参与社区决策;乡镇干部小陈依托电商平台,帮助村民打通农产品外销渠道。他们证明:青苗干部既要精通“业务活”,又要善用“新招式”。面对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要保持“拜师心态”,向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村干部学习群众工作方法;发扬“钻研精神”,在处理矛盾纠纷、推进项目建设中积累经验、提升本领。只有持续锤炼履职能力,才能在基层岗位上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
三、主动担当作为,绽放青苗奉献之光
青苗因扎根而茁壮,干部因担当而成长。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青苗干部们牵头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他们创新“网格+调解”模式,化解邻里矛盾,维护社区和谐;在民生服务的最前沿,他们上门办理社保、医保,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年轻的驻村干部小林,为了推进乡村道路硬化工程,连续一个月走访村民,协调土地问题,最终让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社区干部小周,在汛期主动值守,帮助低洼地段居民转移物资,用行动守护群众安全。新时代青苗干部要敢于到矛盾多、任务重的岗位去,对于难啃的“硬骨头”,对于群众的“心头事”,要敢于站出来、冲在前,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在服务群众中实现价值。就像扎根山区的年轻教师,用知识点亮孩子的未来,青苗干部用实干为基层发展注入活力。他们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是在担当奉献中收获的坚实足迹。
青苗茁壮,基层有望。这是新时代青苗干部的坚定信念,更是年轻一代的使命担当。让我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基层发展大局,用青春的热情和务实的行动扎根一线,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征程中锤炼成长,共同书写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让青苗之花在基层沃土上绚丽绽放!(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赵信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