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者,承担也,是肩负重任的姿态,更是干部履职尽责的本色。百姓眼里有期待,群众心里有杆秤,评判一名干部,关键就看其能不能扛事、会不会干事、是不是真正解决问题。对于干部而言,“扛事”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必须践行的基本要求,必须时刻牢记肩上的担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扛事,以“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扎实干事,让“扛事”成为工作常态,让“成事”成为履职目标。
锚定方向,准确把握“扛什么”。“能扛事”的核心,在于找准扛事的方向与重点。干部扛事,首在扛起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现实中,少数干部偏离了“能扛事”的要求,出现肩膀“软”、腰板“弯”的现象,有的遇到矛盾就“甩锅”,把责任往上推、往基层移,让“履责”变成“卸责”;有的满足于“守摊子”“混日子”,抱着“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的心态敷衍度日;还有的搞“选择性扛事”,对容易出成绩、受关注的事抢着干,对打基础、利长远、啃“硬骨头”的事则绕着走。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容不得半点敷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偏差,必须坚决纠正。无论是污染防治、风险防控等急难险重,还是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关切,都需要干部以攻坚克难的勇气扛起重任。干部的肩膀,就应该朝着难点堵点顶上去、朝着民生实处沉下去,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自身的“履职清单”,以“铁肩膀”扛起“硬担子”,在破解难题中见实效,在办好实事中得口碑。
讲究方法,科学谋划“怎么扛”。“会扛事”的关键,在于摒弃蛮干思维,用智慧与方法提升扛事的质效。新形势下,各类矛盾错综复杂,老问题与新风险交织叠加,仅靠“一腔热血”远远不够,既要敢于扛事,更要善于扛事。要沉到一线摸实情,把调研作为扛事的“先手棋”,经常性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企业车间、坐到群众炕头,摸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找准矛盾的症结所在,避免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的盲目性。要学会统筹抓重点,练就“十个手指弹钢琴”的本领,面对多重任务,分清主次缓急、把握节奏力度,在保重点、破难点中实现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工作失焦。要依靠群众聚合力,激活基层首创的“一池春水”,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善于倾听群众意见、汲取基层智慧,把政策的“刚性要求”与执行的“柔性方式”结合起来,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汇聚众人之智、凝聚众人之力,把难扛的事扛稳、把复杂的事办好。
务求实效,坚决守住“扛得怎么样”。“真扛事”的落脚点,在于以结果论英雄、以实效验担当。扛事不是“做样子”“走过场”,群众满意不满意、问题解决没解决,才是衡量干部是否“真扛事”的唯一标准。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对定下来的事、承诺过的事,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跟着一步走,直到钉牢钉实、落地见效,防止“一阵风”“半拉子工程”。要以“拔钉子”态度攻难题,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制约发展的瓶颈障碍,敢于较真碰硬,一个接着一个拔、一件接着一件办,直至清仓见底、彻底解决,不留下“后遗症”。要健全机制强保障,让勇于担当、大胆创新者卸下包袱、消除顾虑,为敢扛事、能扛事、干成事的干部搭台子、铺路子、给位子。同时,要对“太平官”“躺平者”坚决亮剑,让不扛事、不作为者没有市场,推动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生动局面。
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担当者的时代。广大干部唯有以“能扛事”校准方向、以“会扛事”提升本领、以“真扛事”彰显担当,锤炼扛事的宽肩膀、练就成事的真本领,始终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埋头苦干、挺膺负责,才能把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一步步推开、一件件落实,真正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不负人民寄予的重托。(中共山东省莱西市委组织部:李敏)